本市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持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为导向,以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专业水平为重点,以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为抓手,提升教师育人为本的教育境界和专业素养。
出台倾斜政策优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配置。 一是上海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全市统一标准的绩效工资制度,基本消除了区域间、区域内不同学校间教师待遇的差距,为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奠定基础。2015年上海市出台了《关于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搞活分配,强化教师激励。
二是建立高级职务教师基本配置标准,加大优质教师的统筹,综合小学校之间的师资队伍水平差距,要求各区县确保每所小学都有高级职务教师,每所初中至少有5%的高级职务教师。
三是实行教师职务评聘倾斜政策,对市、区重点中学和高中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规定有不少于一个学年的农村学校或初级中学教学经历;对在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任教5年以上的农村学校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外语可不作为必备条件;对在郊区支教1年以上并经受援单位考核合格,担任中级教师职务满4年的教师,可缩短1年申报评聘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实行高级教师跨校评聘,对高级教师职数已满的学校,鼓励教师跨校申报高级教师职务。
四是形成教师、校长流动机制,2011年上海市出台《义务教育阶段促进人才有序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实施意见》,推动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轮岗流动。按照区县对口关系建立长期对口支教关系,中心城区每年至少选派20名符合条件的教师到对口郊区的农村学校、公建配套学校、人口集聚街镇增建学校支教。郊区每年选派校长前往市区优质学校进修,在实践中对结对郊区校长进行传帮带。2013年起推动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流动交流,目前已有三批40名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到郊区任职任教,致力于全面提高郊区学校办学水平。
五是延长支教教师的退休年龄,2007年上海市出台延长中心城区选派到郊区支教的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年龄的政策,对中心城区选派到本市郊区县农村中小学,或市属配套商品房基地教育公建配套学校的中学高级教师,可延长1-5年退休年龄。
六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年底市政府印发《上海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对乡村学校教师的政策支持和专业扶持。
开展以教师需求为导向教师全员培训。 完善服务全市教师的继续教育课程管理系统,建立了开放的、多样的、丰富的、可选择的全市教师培训课程资源体系和规范的、可操作的学分互认管理平台。健全市、区(县)和学校培训体系及课程体系,建立市区校联动的教师教育模式,唤起教师的专业自觉。
通过市区校三级教研活动强大专业保障。 随着教研活动内涵的不断发展,通过教研组、中心组、工作室、课题组、项目组等三级教师学习共同体,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开展丰富多样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分享经验和成果,树立榜样,并在此过程中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比如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为目的的“三课”活动,以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动员推进为目的的展示交流活动,以发现和树立榜样为目的的教学评优活动,以总结、反思、改进教研工作为目的的教学调研活动,以解决教学问题、提高研究水平为目的的课题研究活动,持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精致培养与作用发挥相结合的“双名工程”。 2005年启动实施“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创造新的、个性化的优秀人才培养方式,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其对策作为需求导向,引领区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基地通过展示、论坛、课题研究、出版专著或专辑和海外研修等多种形式,为名师名校长后备人选搭建广泛的经验分享、思想交流、智慧启迪和建构新知的平台,促进他们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提升。
聚焦实践研究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 2014年上海市开始实施“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组建团队从事教育教学改革试验与教师培养新探索,并将改革成果开发成教师培训课程,凸现教师实践创新能力,为教师在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课堂实践等研究领域产出高质量成果提供“沃土”。
成就名教师成长的“讲台上的名师”。 2014年上海市推出了“讲台上的名师”活动,关注教师的实践智慧,为在课堂教学中勇于改革创新,有自己学术思想、独到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这一活动也为优秀教师在更广泛的实践服务中提升其教育责任感和实践影响力,扩大上海基础教育和教师队伍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实施规范化培训保障每位入职教师的质量。 2012年4月1日,上海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意见(试行)》,推出全国唯一的“见习教师培训制度”,推行新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证书和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双证”注册制度。师范院校或其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一年见习期内,“浸润”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进行规范的、统一内容与标准的培训,培训合格的方能进行教师首次注册。
关注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上海市教委设计了针对农村现有教师队伍的全方位专项培训,从职初教师、5-10年教龄的成长型教师到10年教龄以上成熟型教师,关注不同层面教师的需要,为他们的成长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同时,发动优秀在职与离退休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及对郊区(县)学校的指导,成立“学校发展专家指导团队”,以项目任务的方式培训、带教、指导郊区学科教师。
开展教师教研和培训一体化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教研、培训的有机融合,切实提高教师培训在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效性,2014年上海市启动了聚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研修一体”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立足解决教师一线课堂实践中的问题,通过构建“研修一体”的培训课程、创设有效的研训互通模式、建立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新机制、共享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借助信息化技术平台,实现“培训课程”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联接。
建设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2009年上海市启动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原有学校建制内,拓展学校功能,集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等优质资源,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紧密结合,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与可持续发展。目前共有176所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均匀分布在全市各区县,各学段的设点布局比较合理,基本能引领各区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各区县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本区域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形成良好的市区联动效应。
通过校本研修为学校和教师发展提供个性化支持。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十一五”开始,上海市校本研修学时占全员培训总学时的50%,即每位教师五年完成180学时的校本研修。为了保证“校本研修”的质量,“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区(县)层面加强了对校本研修的课程设计、资源开发、组织实施、监督评价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管理,发挥其作为专业实践课程培训重要基地的作用。
建立促进教师晋升台阶的专业职务制度。 中小学教师专业职务制度开始于1986年,现行的中小学教师专业职务共分四个等级,从低等级到高等级分别是: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每个等级都有不同要求的标准对应,标准包括:学历、资历(即现任职务的年限)、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业绩、教育教学实施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这一制度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力,对中小学教师薪酬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