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高新:做创新企业“时间合伙人”
这两天,在闸北区市北高新产业园的核心区域,一栋外观现代的建筑正紧锣密鼓地收尾内部装修工程。这是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市北·云立方”,预计本月就能投入使用。市北高新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周群说:“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们要提前为创新、创业企业留出空间,做他们的‘时间合伙人’。”
做创新企业的“时间合伙人”,是市北高新园区对自身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从老工业园区到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区,再到国家授牌的高新技术园区,市北经历了20年,最清楚时间的意义——只有前期埋头苦干、踏实积累,才能换来后期厚积薄发、破茧而出。城市发展少不了创业、创新企业,市北的目标是与这些企业共同成长,以“时间合伙人”身份一起参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
把最好的留给初创企业
对于“时间合伙人”的新概念,园区里的创新型企业已经有所体会。从事红外热像系统研发的上海热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只有20多名员工,成立才5年,今年春节后已顺利在新三板上市。谈及成绩,总经理赵纪民第一句话就表扬企业所在的市北聚能湾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不同地方创业过,只有在市北感受到了家的感觉——这里的孵化器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持续不断的温暖。”
“持续不断的温暖”,从园区为创业企业提供的办公场所——江场路三路238号的聚能湾大厦,就可见一斑。聚能湾地处园区核心,高13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设施齐全,原本是园区运营主体市北高新集团所在地。但如今,里面“住”满了孵化企业,集团则搬到大厦旁的辅助建筑中。
“最初的设想是把其中的两三层楼辟出来作为孵化器,没想到孵化企业的发展速度超过我们想象,他们需要更大的空间,市北高新集团索性把整幢大楼都腾了出来,而不是让企业搬家。”聚能湾负责人王健说。2009年,第一家企业入孵;如今,共有79家企业在孵。5年多来,有20多家企业从聚能湾“毕业”。
正在装修的“市北·云立方”,也是为未来预留空间。随着入孵企业不断增多,聚能湾大厦和周边建筑共同构成了市北园区3万平方米的孵化基地,但新的创业企业形式更多样,需要度身定制的办公空间,园区再次选中核心区域。
面对“市北·云立方”的日新月异,有些成熟企业也很“眼红”:“能不能出租或者卖给我们?”这样的建议,市北高新园区不是不动心:作为上市企业,“做房东”或者“卖地皮”能快速将前期投资变现,但看到赵纪民们在园区里热火朝天地为梦想奋斗,园区坚持“把最好的位置留给创新创业企业”,因为“他们代表了未来”。
记者走进“市北·云立方”,发现它名副其实——像云一样具备弹性。既有适合一两人创业的迷你办公空间,也有满足5人—8人小型团队的创业空间,公共客厅、公共厨房等创客们交流和生活场所也一个不缺。创业企业只要通过入孵基本评审,就能“拎包入住”。
探索“全周期”服务
赵纪民还把园区的服务打了一连串的比方:成立之初是企业的保姆、发展之中是导师、成功之后是保安。
王健听闻笑言:“其实,园区还在探索‘全周期’服务。”他觉得,“保姆”讲的是企业在入驻园区初期的各种服务,包括办公场所、员工住宿乃至各种证照手续办理。这些服务每个园区都在做,谈不上复杂,也没什么新意,只要细心,都能做好。难的是园区要跟得上创新发展步伐,做好“导师”、“保安”,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时间段都能充当同甘共苦的合伙人。
创业企业不同于成熟企业,需求各不相同,服务也需个性化。王健举例说,类似热像机电这样的创业企业,技术要求高,入孵初期的精力都在研发,企业资金压力大。怎么解决资金难题?只靠政府补贴并不长久。于是,市北高新园区活用各种政策,最终帮助热像机电入孵一年即用一纸订单获得中国银行的订单在押融资,又拿到了一些科技贷款和国家创新基金,让企业凭借实力打通资金瓶颈。
还有一次服务让王健们印象深刻:园区内的创新企业贯城科技主攻店铺客流系统、人脸识别试装系统,对大数据分析人才求贤若渴。但像很多初创企业一样,遭遇“招人难”。聚能湾获悉后,多方寻觅,终于在大宁路街道帮助下,找到刚从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小徐。经过孵化器辅导,小徐进入贯城科技工作,如今已成为业务骨干。
发生这件事后,市北高新园区意识到,“全周期”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还得延伸,需要想在创业创新企业的前面。为此,园区主动与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商学院以及区内两个街道联系,通过建立青年见习基地、职业启程培训点等,提前为创业创新企业储备人才。目前,已有60余名人才通过这一方式加入孵化器内的创业企业。
股权投资,与企业“绑”得更紧
为了更紧密地与创业创新企业成为“时间合伙人”,市北高新园区新近提出股权投资的设想。为此,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授权聚能湾在总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额度范围内,对其孵化器内的孵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也就是说,入孵的创业创新企业不仅可以通过现有扶持政策解决融资难题,也可以考虑与市北高新园区真正“合伙”,共同发展。
王健说,与社会上的企业中介服务相比,孵化器的服务更像是做公益,要求高却收益少。这就使得部分孵化器缺乏积极性,不能为企业提供切实的帮助。引入股权投资后,孵化器与入孵企业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企业的未来直接关系到孵化器的未来,这必然会督促孵化器更加细心、周到地为企业服务。出于对聚能湾服务的认可和信任,已有一部分创业企业愿意拿出“原始股”,与园区分享。
在市北高新集团看来,入股创业创新企业也是园区转变盈利方式、加快提升产业能级的尝试。周群表示,就长远看,园区不可能永远靠出租办公楼宇或销售办公楼宇盈利,要进行产业引导和升级,与入驻企业有更紧密的关系。入股创业创新企业,好比为未来投资,创业创新企业的成功,能够让园区在产业升级时插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翅膀,飞得更高、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