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70年的记忆:巷子被炮火夷为平地 亲人被日军烧死
原标题: 时光穿越70年
据《劳动报》报道,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穿越回70年前的中国,必然遭逢的是抗战。
其实,不用时光机,70年后的今天,一处旧里,一段故事,一个老人,就能启动你奇妙的穿越之旅,而历史永远在那里静候。
有一部电影,片子不红但音乐红,那就是《时光倒流七十年》。电影说的是一场爱情故事,但是,相信大多数喜爱它的人,在主题曲中听到的不只是爱情。《Somewhereintime》,在时间的某处,非常美的名字。在时间的某处,有什么在等着你?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穿越回70年前的中国,必然遭逢的是抗战。或许,遇到的第一个小伙伴是“小兵张嘎”,然后,跟着他一起在墙上走,一起卖西瓜给胖翻译,然后说“别看现在吃得欢,就怕将来拉清单”。稍长,就去钻地道,做地雷,村头垄上,打得鬼子哇哇叫。成熟的灵魂会代入深层的痛苦中,那是冯小刚的1942和张艺谋的1937……然而,这些都是后人的演绎,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看向同一个抗战。
时隔70年,要再找到当年的亲历者并不容易。然而,邂逅常让人意外惊喜。4月的时候,去采访一位老工会工作者———史善祥,闲聊中,居然发现面前这位九旬老人波澜精彩一生的起点就是抗战。
1924年,老人出生于上海南市如意街如意巷的一楼一底的普通民房,他在那里住了14个年头,1937年“八·一三”爆发,他和家人逃难回了浙江的老家。而这一整条巷子都在抗战中被日军炮火夷为平地了。接着,四年后,故乡也在劫难逃。老人的二伯父被日军活活烧死,老人全家逃到一处四面环山的寺庙内避难。不几天,听说当地的热血青年已经拿起武器成立了抗日武装与日军作战,时年17岁的他立即赶去参加。问他当时小小年纪怎么做出这样重大的抉择,他笑笑说:“时代造就个人。”
因为那次采访的主题并非抗战,所以这个话题并未深入,不过,老人见我对抗战也感兴趣,特地在采访结束一周后给我寄来了他的一篇纪念文章。那是去年10月,他应家乡中共象山县委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出集子而写的。
文章这样开头:“1940年,抗战进入第四个年头,抗战热潮已席卷全国各地,泗灵、十里两乡民众特别是青年,抗日热情高涨,他们参加军事训练,传唱抗战歌曲,到处可以听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游击队员之歌》、《我们在太行山上》、《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等等”。文中还记叙了1941年春节他和他的同伴们演出抗日文艺节目,排新编抗战越剧《龙凤配》的情景。看到这些描写,才明白老人所说“时代造就个人”的含义。任何人都是渺小的,但是被时代裹挟的渺小个体可以被激发出不平凡而勇敢的人生。这也是为什么,在1941年6月,日军来袭后,老人顺理成章地拿起枪打日本人。
当年惊心动魄的战斗简化成三个小故事加起来不过四五百字。“我方只有步枪,子弹有限,队员把子弹看作自己的性命一样宝贵”,“天刚亮,敌人果然来了,三十多名日军,带着步枪、机枪、山炮一齐上阵”,“每当敌人停止射击,我方就放排枪”,放排枪,是他们在实战中总结的经验,即把三四个人组成一个火力组合,大家瞄准一个目标同时扣动扳机,这样射击效果大了好几倍。“这样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一直持续到傍晚,日军没有耐心了,大呼小叫地抬着两副担架撤退了。”寥寥数语,虽然有着硝烟气息,不过远没有电影中的慷慨激昂、声光音效。在70年的时间横轴上,往回望,“从天刚亮到傍晚”,这十几个小时真如“一晌年光”般短促,种种心绪滤尽,不过,它们仍然还在时间的那处,时时与老人重逢,还迎来猝然闯入的后来人。
犹记得,那日采访结束,走在小区路边,夕阳照梧桐,金色地面上树影斑驳,安宁美好,司空见惯,真有一种时空漫游归来恍若隔世的感觉。其实,不用时光机,70年后的今天,一处旧里,一段故事,就能启动你奇妙的穿越之旅,历史永远在那里静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