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幅照片展"巴金的笑" 巴金11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本周启动

05.11.2014  13:16

  东方网11月5日消息:今年11月25日是著名作家、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得主巴金诞辰110周年。本周六,“巴金的笑——祁鸣镜头中的巴金摄影展”将在巨鹿路681号海上艺术馆开幕,这是“纪念巴金先生110周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的第一站。随后上海将陆续推出包括巴金诞辰纪念展、巴金学术研讨会、“收获之美”——青年作家朗诵会、乐读巴金——宋思衡多媒体音乐会等10多项纪念活动,带领大众再度走进巴金的世界。

   【巴金诞辰纪念展】

  巴老亲手补过的棉军服亮相

  11月22-30日在上海图书馆将举办“巴金的世界——巴金110周年诞辰纪念展”,由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和巴金故居联合主办。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介绍说:“这个展览可说是巴金故居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从信仰世界、生活世界、文学世界三个部分来呈现巴金的世界。展览的特点在于从大量细节入手,让展品立体化、细节化,以及通过实物与文献之间的互相关联、映照,让观者仿佛回到历史现场,感受老人的内心。

  或许很多人看过巴金的手稿,但在这个展览中,还会同步展出他的版税单、稿费单、请客吃饭的发票等。其中有一张1954年7月11日飞往莫斯科的机票,这是巴金应契诃夫纪念会邀请,参加契诃夫逝世50周年纪念会的一个小小“物证”。有意思的是,机票边上配了一封巴金启程前写给妻子萧珊的信,信中写道:“这次我一个人走,连翻译也不好带……一个人去的确是个苦差使,而且得靠我这几句洋泾浜俄文。”据悉,这些物件在巴金故居都从未展出过。

  展览还将展出巴金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穿着的不同衣服,其中有一件褪色的棉军服,是巴金在抗美援朝期间,两次赴朝鲜战场采访时穿着的。周立民说:“这件棉服伴随巴老经历了人生中一场意义重大的改变,那就是他从解放前较为单纯的书斋生活,跨入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甚至战斗生活之中。”回国后,巴金以朝鲜战场上采访到的素材写了中篇小说《团圆》,后来被改编成著名电影《英雄儿女》。“文革”期间下干校,萧珊亲手把这件棉军服染成藏蓝色,放进了巴金的行李。现在可以看到,已然褪色的棉衣上有几块补丁,针脚歪歪斜斜的地方,是巴金自己补上的。

  此外还有五六台不同品牌的收音机也将亮相。“巴老对收音机很有兴趣,收藏的收音机至少有十多台。”周立民说,巴金日记里经常可见他收听广播的记录,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晚年住到华东医院时。展览上还可以看到巴金使用过的电唱机和大量的外语自修唱片。据介绍,为了这个展览,巴金故居的工作人员足足准备了一年。

   【镜头中的巴金】

  重温巴老温暖的笑容

  “巴金的笑——祁鸣镜头中的巴金摄影展”,将展出84幅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巴金生活、写作、交往的照片,集中展现巴金的笑容,有和知己老友畅谈时的欢笑,有和朋辈后生在一起时真诚的笑,有被趣言趣事逗乐时的开怀大笑,也有孩子们在一起时慈爱的笑。

  摄影家祁鸣是上海电视台资深记者、摄影师,曾拍摄电视片《访老作家巴金》。1977年,在画家张乐平的引荐下,祁鸣见到仰慕已久的巴金,萌生记录巴金先生的音容笑貌、留存影像资料的想法。在反复要求下,巴老同意拍摄。22年的贴身拍摄,让祁鸣与巴老结下深厚情谊,而巴老与各位友人的交往也被他一一记录下来。祁鸣积累了数千张有关巴老的照片,电影与电视资料13个小时,是巴金研究的珍贵资料。

  1978年1月10日,祁鸣的相机定格了柯灵、王西彦、张乐平、孔罗荪、师陀等亲朋好友在“十年浩劫”后与巴金欢聚一堂、谈笑甚欢的历史瞬间。这张照片随后被命名为《劫后的笑声》,被全国各地报刊多次转载,引起极大反响。1985年3月26日,巴金到北京参加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幕后,专程去看望冰心老人,同行的还有夏衍,3位文坛老人难得一起合影,神态如姐弟一般亲密无间。

  此外,巴老的无数生活细节也被祁鸣的镜头保留下来。女儿小林为巴老剪手指甲、80年代合家团圆吃年夜饭、巴老与外孙女端端合影笑得眼镜都要掉下来……在一张张温馨照片背后,是巴老作为普通老人与子女、亲友间浓浓的感情。

   【朗读会和研讨会】

  聚焦“超越时代的理想主义

  11月10日,在巴金故居草坪上将举行一场青年作家作品朗诵会。今年以来在《收获》杂志“青年作家专辑”上发表作品的70后、80后写作者都已经接到了活动邀请函。

  作为《收获》的老主编,巴金的办刊宗旨就是多出人、多出作品。他一直关心年轻人,喜欢交年轻朋友。1986年,巴金写过一篇名为《致青年作家》的文章,其中写道:“有人困惑不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青年对文学创作感到兴趣?有人认为这可能只是一时的热闹,只是昙花一现,担心后继无人。我看这困惑、担心都是多余的。我始终相信那句老话:生活培养作家。生活本身(不是别的)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要用自己的脑子指挥拿笔的手,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要人云亦云,违背自己的良心,说自己不愿说的假话。

  《收获》副主编钟红明说,今天的青年作家,重温这些文字,一点都不过时。11月10日,《收获》杂志还将在上海作协大厅举办“文学与时代——首届收获论坛暨青年作家与批评家对话”。

  11月22-24日,上海还将举办第11届巴金学术研讨会,邀请近百名国内外巴金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会,陈思和、李辉、李存光等资深巴金研究专家悉数到场。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超越时代的理想主义”,探讨巴金精神在理想主义缺失的时代背景下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