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抗战岁月”开展:用文字记录日军侵略
原标题: 他用文字抗击日军的侵略
7月26日消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巴金故居共同举办的“火———巴金的抗战岁月”图片文献展,昨天起在上海图书馆免费向市民开放。
巴金从未拿起枪炮、上阵杀敌,但他并不惧怕流血牺牲,只是作为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他最有力的武器不是枪炮,而是文字。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表示,巴金很多重要创作和人生经历,都发生在抗战期间。他一直奋斗在日军炮火笼罩的抗战前线,写文章、编刊物,以如椽笔力记录日军的罪行和民众的苦难,鼓舞千万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使人们直面灾难,坚定信念。
此次展览以“火”为名,正因巴金写过以“火”命名的“抗战三部曲”和同名散文,编辑过抗日爱国期刊《烽火》。
《烽火》的前身是《呐喊》,由茅盾和巴金主持。1937年底,日军侵占上海,《呐喊》被查封后,巴金将它改名为《烽火》继续出刊,宣传抗战,并以坚强的意志完成了《春》第二部的写作。
此后,《烽火》刊物又从上海迁到广州。1938年8月,又由旬刊被迫改为不定期刊。日军侵占广州前一天,巴金从广州撤退至广西梧州。
“在那样的危急时刻,他还随身带着杂志校样,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坚毅和坚守令人感佩。”周立民说。
“我写这小说,不仅想发散我的热情,宣泄我的悲愤,并且想鼓舞别人的勇气,巩固别人的信仰。我还想使人从一些简单的年轻人的活动里看出未来中国的希望。”“倒下去的被人埋葬,活的更加努力从事工作。事情是做不完的,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己的责任;但是倘使轮到自己闭上眼睛,他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遗憾。”展览现场,类似这样的文字,常常让观众不禁读出声来。带着孙子参观的一位刘先生表示:“文字也有力量,令人热血沸腾,回去之后再读巴老文字,肯定会更有感触。”
“火———巴金的抗战岁月”展览共分三个篇章,由抗战期间巴金的行动轨迹和经历而始,展示一个个历史断面,介绍其抗战创作、翻译、编辑的经典作品,最后塑造了一批坚持信念、戮力抗战的作家群像。展览形式以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穿插以大量经典的抗战木刻版画。展览现场,观众还可以自己动手现场刷印抗日传单,在这简单的动作中体味为抗日救国出力的真实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