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

16.05.2017  14:54

         5月13至14日,由巴林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巴林大学电教中心召开。本次会议分为绿色能源和跨文化交流两个主题,来自7个国家的100余名教授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         当地时间13日上午9点,绿色能源会议正式拉开帷幕。中国驻巴林大使戚振宏出席了开幕式。巴林大学校长瑞雅德教授、上海大学副校长龚思怡教授和巴林孔院中方院长吴雪颖博士分别致辞。瑞雅德教授高度赞扬了巴林大学孔子学院在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也对孔子学院在促进上海大学和巴林大学之间合作方面所起的桥梁作用方面,特别是对此次国际会议的召开,给予了高度评价。龚思怡教授指出,能源问题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绕不开的环节,在未来的三十年里,发展中国家对能源有更大的需求,尤其是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巴林孔院举办的绿色能源会议正当其时,希望能为对本地区的新能源产业作出贡献。吴雪颖院长在致辞中引用了巴林宪章博物馆关于巴林国家未来设想的一段话,并解释了巴林孔院肩负的使命和相关发展战略。            上海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钱光人教授和巴林大学副校长兼孔院外方院长瓦希卜教授分别进行了新能源主题下的主旨演讲。钱院长简要介绍了上海大学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学术排名、任务目标等基本情况,并就上海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的相关情况做了具体说明。他还向与会各国代表介绍了上海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院长张久俊教授领衔的新能源研究项目,并表示有机会希望与巴林大学加强交流合作。瓦希卜教授也在会上做了题为“阿拉伯国家未来电力生产的有利选择”的发言。        绿色能源主题下分设四个议题,分别为:海湾国家的绿色能源项目;绿色能源相关政策研究;绿色能源研究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绿色能源的应用。上海大学的中方代表徐闰副教授、曹萌副研究员和周鹏老师也分别就各自的议题发表了演讲。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为阿拉伯国家考虑,在绿色能源领域内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究。能源问题是“一带一路”实施中绕不开的环节。在未来的三十年里,发展中国家对能源有更大的需求,尤其是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巴林孔院举办的新能源会议正当其时,必将对本地区的新能源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新能源会议期间,“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论坛在巴林大学校长会议室召开。本次论坛得到了巴林大学的高度重视,校长瑞雅德亲自主持会议,埃及驻中国卸任大使、巴林外交部官员、巴林大学、上海大学相关专业教师等20余名中外方代表与会。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姚喜明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长刚教授、巴林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吴雪颖博士和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副院长王怡副教授分别做了发言。            姚喜明教授从四个方面讲述了中国文化300年来从封闭自大到开放自信的演变过程。郭长刚院长则分析了21世纪的全球治理和“一带一路”倡议之间的关系。王怡院长分享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在泰国进行汉语本土化教学的经验。吴雪颖院长介绍了巴林孔院的跨文化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并播放了宣传视频。他们的发言引起了现场的热烈讨论,跨文化交际会议在良好的氛围下圆满结束。            本次国际研讨会加深了与会各国代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中东各国对本国绿色能源的应用和反思,促进了巴林人民和中国人民“民心相通”。同时充分体现了巴林大学孔子学院的桥梁作用,也为其他孔院主办同类国际会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