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工程训练中心直属党支部:打造属于学生的"梦工厂"

18.12.2014  09:24

      [编者按]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将迎来第十次党代会。值此内外发展契机交汇之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学校党建工作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新闻网特推出“党建风采巡礼”专栏,展示各院系、直属单位、附属医院在党建工作中的成绩和风采。

      ——工程训练中心是学校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建立的一个面向全校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基地,现为学校直属教学部门,承担着全校90%以上学生工程实践教学任务。

      ——工程训练中心2001年由原交大机械厂转制成立,是国内高校中最早建立、规模最大的工程训练中心之一,2006年获评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获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近年来,中心以985三期“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为牵引,加强内涵质量建设,在建设服务于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践教育平台,探索研究型大学工程实践教育新模式,构建多元化、开放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现有专兼职教师70余名,用于教学实践的实验大楼4栋,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可同时接纳800多名学生实践训练,每年可承担校内外5000余名学生35万以上人时数的工程实践教学任务。中心目前共开设了31门实践课程,62个训练项目,课程覆盖全校15个学院、43个系(专业),是学校直接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规模最大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

      工程训练中心成立以来,在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211”、“985”、上海市教委科委等建设项目支持下,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传统,主动对接学校“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凝练了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实践教学理念,致力建设符合一流大学人才培养要求、适应创新型精英人才培养、以多元化、开放型、层次递进为主要特征的工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

      党建引领,服务中心发展,凝心聚力谋创建一流共识

      支部建设与中心发展有机结合,党建工作与中心建设相辅相成,是中心党支部一直以来的工作主旨。近年来围绕如何在学校创建世界一流的进程中发挥作用,中心党支部反复研讨,针对学校工程实践教学教育现状,全面梳理工程训练中心存在着的差距,围绕“知识探究、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的人才培养理念,制定了“以国内外知名大学工科实践教学为标杆,进一步完善工程实践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体系,明确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完成向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的功能转换,全面提升学校工程实践创新教育水平”的发展任务。

      2011年,中心以“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建设”为题立项申报了985三期建设项目,确定了未来三年内创建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的目标。党支部围绕该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建设,把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着力点进一步落实到全面推进工程训练中心“面向创新型精英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建设内容,构建“两大平台”、“三个支撑系统”、11个具体子项目,聚焦质量,狠抓落实,全面探索新思路,形成新突破。

      工程训练中心直属党支部紧紧围绕着创建一流工程实践创新中心这一中心任务,“找准着力点,凝心聚力促发展”,党员同志瞄准发展方向,“立足岗位,创新实干创一流”,在教学改革、科技攻关、管理创新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先锋模范的作用。

工程训练中心直属党支部组织党员参观陈云故居

      中心现有15位在职党员大多为一线骨干教师,支部以“学习型支部”建设为抓手把与中心建设密切相关的重点推进任务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分解到每位党员,根据党员教师的不同专长,每位党员至少认领一个。党支部发动全体党员干部,争作985三期建设的排头兵、领跑者,在实施的十一个子项目中,九个由党员教师担纲负责,所有党员都参与了项目的建设。中心的重点工作党员人人参与、事事争先,大部分在职党员成为中心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业务能手、项目负责,70%的在职党员分别获评学校和中心的先进。

      准确定位,思路引领工作,实现向工程实践创新中心转变

      “老交大人”提到工程训练中心,往往就与实习工厂、金工实习以及“榔头制作”联系起来。的确,作为工科院系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制作一把榔头已成为多少代交大人脑海中的一段深刻记忆。

      但随着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原有传统以技能实习为主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从注重孤立工种的技能训练、注重学生平均技能水平的提升,向学生工程素养、大工程概念的培养转变,教学体系已形成工程实践教学和分层次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也更多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这一切的改变,给整个工程训练中心带来的不仅是教学环境、设备、队伍的变化,更深层次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观念的变化。

      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中心着重围绕针对工程教育与产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对工程训练中心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了作为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重要环节——工程实践教育的改革方向,引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CDIO工程教育模式,确立了由“工程训练中心”向“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功能转变的具体建设目标与计划,取得较好实践教学效果和校内外示范效应。

2014年由中心教师指导的两支队伍均喜获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

中心主办的IDC Robocon2010国际大学生机器人设计竞赛决赛在世博会公众参与馆内举行

      工程训练中心紧跟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抓住了985三期建设契机,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得到学校重点投入,“211三期、“985三期”投入资金1800万元,2011年后学校还持续投入大修资金580万元,围绕“开放型”实践教学需求进行实验室扩建和环境改造,成效显著,中心面貌焕然一新。设施设备持续更新改善,学生自主性学习、多学科交叉工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初步实现;从教师为中心的“听中学”到学生为中心的“做中学”、“做中教”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竞赛驱动,项目引导”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持续推进,“实学创新工坊”运行模式日渐完善;校企联合模式进一步丰富,多渠道、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优势凸显,有效地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推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工程科技实践工作站”形成长效机制,辐射社会服务成效卓著;不同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按照国际一流大学工程教育标准导入的工程实践教学方法已在实践中实施,推动了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变,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学生科技竞赛交流数量质量同步提升,国内外影响逐年扩大。

      外引内培,搭建发展平台,多举措加强中心教职工队伍建设

      通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心教职工队伍在数量、学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学校及中心事业的发展对教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心将迎来退休高峰期,一批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教职工因为年龄原因将离开工作岗位。实现新老更替,保证中心工作的平稳过渡,成为中心教职工队伍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心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不断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一方面,中心通过多种聘用方式引进人才,2013年中心共新聘用人员5名,分布在实践教学及管理岗位,为中心教职工队伍补充了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中心不断加大内部人员培养力度,通过加强教职工岗位培训、加强专项攻关、拜师结对等团队建设、加强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加强岗位比武等多渠道竞争性选拔措施促进教职工成长,如今年的示范岗评选和第三届教职工技术比武在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提升技能方面就取得了显著成效。

工程训练中心组织教职工开展斯特林引擎小车制作竞赛

      随着近年来中心教职工新老更替力度的加大,35岁以下青年教职工队伍已扩展到18人,支部分析中心人才结构状况认为青年教职工队伍建设应作为重点推进工作。中心党政班子充分认识到青年教职工队伍建设关乎中心事业发展的未来,通过分析中心教职工队伍现状,剖析学校发展以及人才强校若干举措的实施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力图为青年教职工搭建发展平台,多举措扶持青年教职工成长。为充分发动青年教职工的积极性,中心还组织了全体青年教职工召开集体谈话会,进行专题动员,希望藉此进一步激发青年教职工的热情,引导青年教职工,尤其是党员同志为中心发展做出更好贡献,并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充实内涵,搭建开放平台,建设服务于学生创新实践的梦工厂

      近年来,中心尤其注重文化软环境、数字化管理服务建设,力图在中心营造像图书馆、体育馆一样使学生乐意在课余驻足其中的育人环境。中心数字化管理平台全面投入使用,向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结合改建,逐步改善传统工厂式的实验室环境布局、设施、色调;启动中心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向校内外征集中心LOGO并已应用;中心网站改版试运行,扩展了面向全校师生服务功能;启动中心“985”特色实验室成果系列宣传;举办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日”活动,展示沟通亲和、环境宽松、服务便捷、管理有序的中心形象。

首届开放日活动向全校师生展示了一个开放、亲和的工程训练中心

      中心致力于构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卓有成效。通过组织兴趣、能力兼备的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将学生工程意识和能力培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有了更多收获和提高。中心教职工先后完成了120余个校“PRP”项目(其中优秀项目12项)和近30个国家级/市级及校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学生经过开放式的创新性项目训练后,工程素质有了较大提高,部分学生还发表了论文或申请了专利。中心践行“竞赛驱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思路,积极组织、组队参加国内外学生工程科技竞赛,每年定期举办“3D打印及创意设计”等校级赛事4项,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海峡两岸机器人技术挑战赛等,均取得优异成绩。同时,隶属中心的两个科技创新工作室均被学校立项,其中一个还被评为校十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重点创建单位”,仿人机器人社团的NAO机器人成为校内外各大活动出镜率最高的明星。

      根据中心多元化、开放型工程实践创新平台发展目标,中心积极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一方面促进数字化实践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提高开放实践教学管理效率。信息化平台采用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设计,包含门户网站、学生教师服务平台、管理平台、学生选课系统、学生评教系统、在线答题系统以及开放实验室学生预约服务。同时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规范管理,保障了中心教学、科研的质量及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程实践创新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工程训练中心党支部满怀信心,带领全体教职工,紧紧围绕着创建一流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