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工博会即将开幕 沪上高校科技成果齐亮相

27.10.2016  20:20
  第18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工博会”)将于11月1日至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据悉,今年工博会高校展区参展高校69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综合科技创新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多数高校参加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并且,今年有日本等6所境外高校参展,并设立境外高校展示专区。
  今天下午,第18届工博会高校展区项目发布会举行,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东师大、上海理工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6所高校的参展项目负责人对其项目做了介绍。
   复旦:将质谱仪做成家家都能拥有的东西
  就像发动机之于汽车,由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丁传凡及其团队研发的四极离子阱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构成了一台质谱仪的“中心”,无论其他组件如何更改,此“中心”最终决定离子阱质谱仪的性能。在即将举行的工博会上,丁传凡团队将展出包括印刷线路板(PCB)离子阱、栅网电极离子阱、PCB阵列离子阱分析器在内的核心技术成果。该成果已于2015年7月11日通过技术鉴定并获得2015年度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丁传凡认为,质谱技术的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比如,质谱仪可用于分析大米成分,用餐者并不知道大米中的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而质谱仪则能够通过对大米的取样分析,得知其中含有多少重金属元素,以及是否达到对人体有害的程度。同样运用于生活的质谱仪能够对蔬果上的农药残留进行测量。“只要有人类,就会有环境、健康、衣食住行等问题,而质谱仪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这些。我们希望将质谱仪做成家家户户都能拥有的东西”。丁传凡非常看好质谱仪的未来。
   交大:开创中国ROV自主品牌
  蓝色的大海,碧波荡漾,在我国南海,一台重载水下机器人(“海象-1500”ROV)在水面击打着浪花,在水面操作手的操控下划着一道白色的弧线,缓缓潜入海底, 随着现场指挥一系列水下作业指令的下达,ROV在水中运动自如,两套多功能机械手由水面遥控不停的忙碌着,切割、采样、抓举、标志物海底回收……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以连琏教授、任平研究员、马厦飞研究员为核心的深海技术与装备研究团队自主研制的重载作业型无人遥控潜水器 “海象-1500”ROV海试工作场景。
  “海象-1500”重载作业型ROV是继4500米级“海马”号ROV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后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已完全攻克了重载型ROV的各项关键技术,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国自主研制的作业型ROV家族又增加了新的一员,我国潜水器谱系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悉,该深海作业型无人遥控潜水器(ROV)系列高技术装备将参展本届工博会。
   同济:为无人机再添一双“千里眼
  这是一款低空遥感传感器,能利用光谱从空中识别人眼看不到的多种生态信息,搭载在无人机上,它能极目千米,其观测面积大、数据精度高,易于定制,为我国城市建设、农业、林业、环保等诸多行业获取与处理“大数据”提供便捷、可靠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这是由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刘春教授团队历时三年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成果——“极视1号”,其科技称谓为“极视窄带多光谱阵列航摄仪”,该技术和产品将现身于即将开幕的2016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
  “我们通过对硬件和软件上的诸多创新性设计与研发,实现了搭载在无人机上进行高精度‘多光谱’低空遥感观测的突破。我们相信,通过继续提升与改进,这款产品凭借它自身突出的特点,将助力无人机领域获得更加深远的发展,为‘大数据’时代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刘春教授说。
   华师大:让北斗早日进入国际标准
  货物到哪了?手机App随看随知道。华东师范大学包起帆团队研发的融合北斗的多传感物流跟踪与监控系统将北斗通信和定位、移动互联网、NFC/BLE、传感器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了小型化、低功耗、模块化、集定位/通信/数据交互于一体的物流跟踪与监控终端系列产品。这些终端在面向公共服务的高扩展性物流跟踪与监控云平台以及智能手机客户端软件的配合下,无论货物到了哪里,即使是移动通信盲区,其所在位置、路径轨迹,甚至开关箱时间,箱内温度、湿度和振动等信息都尽 在发货者掌握之中,犹如为货物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去年,该项目在世界规模最大的2015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2项金奖和俄罗斯为展会设立的唯一大奖。这是包起帆在28年前首次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后的第36枚国际发明金奖。据了解,该项目也将在即将开幕的工博会上亮相。包起帆说:“通过我们的创新成果不断地走向世界,让华师大能在上海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道路上添砖加瓦,我愿意为此尽力。
   上理工:降低成本,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目前质子治疗肿瘤已被全世界评估为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少的治疗方法,质子放射治疗肿瘤需要质子重离子治疗设备,质子重离子治疗设备价格昂贵,目前国际上也只有少数的医院具有,高昂的成本是推广应用的最主要瓶颈。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庆强实业有限公司、上海航天科工浦东研发中心利用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成果《火箭贮箱制造单元》和相关的自主技术,破解了质子重离子束用于实体瘤的精准治疗的核心技术和工程难题,成功研发质子重离子治疗仪360°旋转机架,位置精度达到了<1mm,为质子重粒子治疗设备小型化、降低成本、普及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质子重离子治疗仪360°旋转机架是质子重离子治疗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将粒子束按照最优路径准确打到患者的肿瘤位置,减少对健康部位的损害,更有效地杀死癌细泡。
   工程技术大学:首创“旋转式动态静电纺纱机
  纳米科技为纺织服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材料特性,赋予纺织品更柔软、更舒适、过滤性、灵活性等更多功能性的意义。然而当微米级加工的材料提升至纳米级加工的材料时,如何制备新型纳米纤维及其制品成为传统设备的挑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辛斌杰教授领衔的研发团队设计开发的“旋转式动态静电纺纱机”,有望解开这个困扰行业发展的绳索。
  该装置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莱州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研制,利用该设备可以制备新型的纳米级新材料,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在特种纤维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制聚砜酰胺类纤维及其制品。该研究成果国内领先,市场上尚未出现相同的产品和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精度好、纳米级精密加工等优点。
  目前,此项目已申报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3项发明专利已经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授权,而且该项目也将现身本届工博会。
  记者获悉,除了上海本地多所高校之外,清华大学的“交通生命线应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北京大学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南开大学的“海洋钢桩防腐修复技术”、西安交通大学的“特高压套管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西北工业大学的“太阳能无人机”、南京大学的“先进日盲紫外探测与应用技术”、东南大学的“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等众多外省市高校科技创新项目也将亮相本届工博会。 (唐小丽)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