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半年职场新人现离职高峰 专家建议缩短试错期
春节过后,一年一度的招聘旺季“金三银四”也已过半。在2015届的毕业生一场一场地赶招聘会努力找工作的同时,不少2014届的毕业生也开始 寻找自己的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其中不乏2013届的毕业生。应届生的招聘旺季也变成了毕业生的离职高峰期。专家表示,毕业生们应端正心态,制订合适的职业规划,尽量缩短职业生涯中的“试错期”。
数据直击:近3成毕业生工作半年后有过离职
根据麦可思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有34%的2013届全国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现象,与2012届的半年内离职率 (33%)相持平,比2011届(41%)相对回落。但是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应届毕业生的离职率始终在高位徘徊,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十分明显。
过来人说:工作半年后,她最终还是选择了跳槽
刚从某金融民企跳槽的小龚表示,虽然自己是知名高校的毕业生,但由于在大学时期没有企业的实习经验、所学管理学专业的专业性也不强,毕业季找工 作的时候并没有自信,投简历也没有目标性。当小龚接到一家金融民企的offer后,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只是稍微打听了该企业的名气,和公司HR确定了薪资,便接受了一份和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
工作半年之后,小龚对于现有的工作已经得心应手。分析工作需要,小龚发现自己只有不断学习补充专业知识,去考CPA、ACCA等证书,才能够在 职业上有所发展。小龚买回了会计学的书,报了会计班的课程,刷论坛、刷网页寻找高效学习的方法,却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越来越不喜欢现在的生活。
现在,在朋友的介绍下,小龚选择了离职,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
专家观点:职场新人要尽量缩短“试错期”
对此,上海中企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资深人力发展咨询顾问方文怡分析,刚进入职场的毕业生们常在迷茫中彷徨不决,第一个绊脚石常常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是什么,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毕业了,我们还能够继续“试错”吗?
小龚的经历并不是个别现象,调查发现,大多数的毕业生跳槽,都是因为抱着“试错”的心态,拿到offer就不假思索地开始了工作。专家表示,在 进入职场之前,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实习等方式进行“试错”,进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工作方式,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但是进入职场之后,就不应该 再作无谓的尝试。
职业,即职能和行业。在工作之前,我们不应该单纯地被职位抬头所吸引,而应该对工作职位进行详尽的了解和分析。通过国家经济政策,了解行业发展的现在和趋势;通过工作职位的描述,了解工作要求,分析自身差距以及有待提升的空间。
■工作时间不长,到底是在同行业做下去,还是换个行业重新开始?
小龚放弃了之前的工作经验,在新的行业重新开始。而调查数据显示,不少毕业生越跳越迷茫,是否要放弃之前积累的工作经验,重新开始是不是值得 呢?专家建议,毕业生可以借助决策平衡单法——列出可能的职业选项、判断各个职业选项的利弊得失、按照各项考虑因素的加权计分、计算出各个职业选项的总得 分、排定各个职业选项的优先顺序,从而理智地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制订职业决策既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长和兴趣,还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可执行性,更重 要的是必须要有可持续发展性。
■公司的名气重要吗?要选大企业还是小企业?
小龚奔着公司的名气,拿到offer后,就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据智联招聘应届生招聘数据库的数据显示,笼罩着“光环”的外企、国企 依然吸引着大量和小龚一样怀揣“精英情结”的高校毕业生们,而另一方面,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小企业也成为很多毕业生们的首选。面对各种选择,方文怡认 为应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大公司具有完善的企业制度、独特的企业文化,以及良好的员工培训体系。对于偏向稳定的工作氛围,从事财务、采购等常规型工作的职场新人来说,进 入大公司可以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建立人脉关系并积累资源。而小公司讲究做事,拥有更多的自由和创新的空间。对于喜欢冒险,从事创意、策划等方面工作的 毕业生,小公司能够提供不错的机会。
引申建议:人生有“职业周期”,要把握好节奏
职业规划,即明确职业定位、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寻求最佳的发展通道。毕业生要分析自己的性格,分析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分析自己掌握的或能 够调配的资源,确认自己的发展目标,最后坚持不懈走下去。职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毕业生要调整求职心态,应该抱着多学习、多实践、多积累的态度工作,不仅 要能做、会做,更要优秀的完成。人生有生命周期,职业发展也有职业周期。专家表示,毕业生们应端正心态,制订合适的职业规划,尽量缩短职业生涯中的“试错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