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各国共同规范用工行为 中日韩工会工作研讨会聚焦非正规就业
发源于美国的包括劳务派遣在内的非正规就业用工制度正在被包括我国、日本、韩国等许多亚洲国家越来越多地广泛运用。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它对职工就业产生了积极和深远影响。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它也令各国的非正规就业职工同样遭遇了同工不同酬、福利差距较大等不平等待遇。维权困扰尤为相似,在16日举行的以“非正规就业”为话题的中日韩工会工作研讨会上,上海市总工会、日本联合大阪、韩国劳总釜山地域本部就针对“如何规范非正规就业用工”的难点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现状:非正规就业用工普遍存在
日本联合大阪联合会会长山崎弦一透露,日本非正规就业者人数一直在逐步增长。2014年,日本的非正规就业者人数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比前一年增加97万达到1947万人,占所有就业者(干部除外)的37.9%。换句话说,目前在日本,每3人中就有1人以上是非正规就业者。据当地事业所的一项调查显示,非本意而选择目前就业形式的非正规就业者逐渐增多。对目前职场的满意度而言,很多非正规就业者对工作干劲、工资、福利待遇、岗位的稳定性、教育培训、能力开发以及人事评价等方面的满意度不高。
韩国劳总釜山地域本部非正规职本部长全起雨也提到,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韩国内不少企业纷纷将现有的人力转为非正规就业化或录用非正规就业者,导致其比例迅速增加,已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
而在中国上海,非正规就业以劳务派遣为主,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3年4月对本市劳务派遣公司年度自查情况的统计分析,上海劳务派遣员工总数近170万人,其中在上海工作的派遣员工130万人左右。使用劳务派遣最多的企业按类型划分分列前三位是外商投资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
这些情况的出现都说明:劳务派遣用工规模在不断、或者曾经无序扩大。
待遇:难以实现体面劳动
虽然为了节约工资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非正规就业,开始使用劳务派遣员工,这种把员工当成企业成本而非资本的做法,受到了不少职工的谴责,越来越多的职工对这种就业形势存在不满。
根据日本最大的全国总工会调查,有接近半数的非正规就业者的业务内容、责任及工作状况与正式职员同等,但工资、福利待遇却与正式职员有较大的反差。这一现象在日本普遍存在。两成的受访非正规就业者和四成派遣工认为目前的就业是非本意就业形式。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韩国。在广大职工的呼吁下,2006年,韩国内曾就纠正对非正规就业者的歧视和乱用现象,开展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市总工会副主席杨永平也指出,在中国的上海,某些行业、单位或岗位,派遣等非正规用工比例仍然偏大;大部分使用劳务派遣工的企业中存在直接用工与派遣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形成“二元结构”;劳务派遣员工加入工会比例偏低,参与民主管理渠道不畅,权益保障制度缺乏。
这些问题,都难以让职工在现有工作中自我认同,真正实现体面劳动。
破题:主动作为维护职工权益
出现了问题就要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虽然中日韩三国的国情不同,但是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职责是相同的,并通过维权赢得职工的拥戴。
在日本,2012年实现了以“日工派遣禁止”等为主要内容的派遣法的修正。但是政府随后又提出修改派遣法期限限制等方针,再次将矛头指向放宽限制的方向。为真正保护派遣工,日本工会积极推动待遇均等、均衡的措施,扩大非正规就业者转正的机会,同时让更广大的非正规就业者享受到社会保险制度,受到职工的拥护,提高了工会的存在感。
在韩国,工会推动韩国国会审议出台了“关于保护期限制及临时工的法律”并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行。依据法律,企业与非正规就业者的劳动合同超过2年时,应将其转为“无期限合同工”,从事与正式职工相同或相似的业务时,禁止实施差别待遇。
在上海,上海市总工会以及各区县工会作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成员之一,在规范劳务派遣工作中主动作为,加强与同级政府部门和企业代表组织沟通协调,采取有效措施。市总工会副主席茆荣华在研讨会上发言时介绍到,上海工会还加大了派遣企业建会和派遣员工入会的力度,倡导用工单位工会更多承担维护劳务派遣工权益的责任,积极吸纳劳务派遣工参加本单位工会。在保障劳务派遣工民主权利方面也积极作为,鼓励用工单位主动吸纳劳务派遣工参加本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
他表示,针对职工最关心的工资问题,上海市总工会积极推进集体协商机制覆盖劳务派遣工,将劳务派遣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纳入工资集体协商范围,确定劳务派遣工实现同工同酬、纳入企业统一薪酬体系的步骤、时间节点,并把辅助性岗位的确定纳入集体协商内容,加快推进非“三性”岗位上的劳务派遣工分流、转换身份,依法控制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的规模和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