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郊五位老人 每天巡查6.75平方公里上每条道路每条河岸
从小路到大路,从小河到大河,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在松江区永丰街道仓吉居委会,这块6.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由5名老人组成,平均年龄65岁,却每天巡查着辖区内的每条道路和每条河岸,随时随地用手机上报情况,成为了河道治理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每天在河边走上3个小时
徐小妹从凤凰小区出来,骑上她的三八杠脚踏车,穿过大半个城区来到华星西河,开始例行巡查。
她今天要巡查的河道有华星西河、八段河、华星河、凌塘海河、坝河,看完所有的河道要3个多小时,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看到华星河岸边有一大堆垃圾,徐小妹马上掏出手机向居委会负责人作了汇报,并在本子上做好记录。
今年72岁的徐小妹,是个“闲不下来”的人。作为仓吉居委会的居民小组长和居委会志愿者,她退休后的生活每天都排的满满当当。今年过年,她腰椎病发作,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前不久,好不容易腰伤痊愈了,一听说居委会要成立一个河道巡查志愿者队伍,专门负责上报环境问题以及河道污染现象,她立马就向居委会报名要求参加。
和徐小妹一样,其他几名志愿者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熟面孔”。有的退休之前就是从事环卫工作的,有的是社交媒体的能手,拍照、发微信不在话下。哪里需要志愿者,哪里就有他们奔波的身影。
经过一番培训后,这支队伍就正式上岗了。在徐阿姨的影响下,老伴也成了志愿者中的“第六人”。“之前,我带过老伴到我负责的河道巡逻,有的时候我抽不出空,老伴就会帮我去巡查。现在,他没事就往河边跑。”
发现问题写在“小红本”上
胡福树走哪都背着一个军绿色的斜挎包,里面有一本带有折角和印迹的小红本。
这本小红本,是仓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董春燕特意为河道巡查志愿者们准备的日记本。松江区贯彻落实河长制以来,每位河长手头上都有一本“河长巡查日志”,用来记录和汇报河道巡查情况。
志愿者们年龄偏大,看不懂专业的术语,于是董春燕自己动手做了一本“志愿者巡查日志”。翻开日志,每页的内容只有巡查区域、巡查日期、存在问题等几行,董春燕告诉记者,“因为这本日志是需要每天填写的,对于志愿者们来说,形式一定要简单明了。”
志愿者巡河成为一种常态
河道巡查志愿者队的5名成员,每个月都会和居委会负责人以及水务站工作人员坐在一起,开一次例会,对一个月以来的河道问题进行总结反馈。大部分上报的问题,基本上在2-3天内就能得到处理,而一些未及时解决的问题,也会向志愿者作出说明,比如上报的地方将要有大面积动迁,所以先不做处理等。
“志愿者们负责河道问题的上报,我们将整治的情况及时跟他们沟通,既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日后长效监管工作的完善。”
这支河道志愿者巡查队伍组建虽然只有一个多月,但酝酿从今年春节就已经开始了。配合中小河道的治理,如何进行长效监管被提上日程。董春燕告诉记者,“这几名志愿者都是长期进行志愿服务的,他们乐于奉献,时间较为宽松,同时也对区域内的河道情况知根知底。河道的长治久清任重道远,志愿者巡查机制成为常态,有助于把各种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