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生态产业提标升档 生态惠民落细做实
党的十九大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崇明加快生态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崇明是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崇明发展的基础、重点和短板都在乡村。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要把乡村振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加快生态建设的同时,要研究生态产业发展有什么难点、痛点、堵点,农民生活有什么“急”“难”“愁”“怨”,借着这次深入田间地头、直面村居群众的调研,我们要弄明白、搞清楚,理思路、抓落实,找到乡村宜业宜居的“最优解”。
前段时间有人跟我反映,生态保护的要求与产业发展的需要之间存在矛盾,像是“戴着枷锁跳舞”。我到庙镇伟联、瀛庙两家专业合作社走访的时候,了解到他们的农产品采用了绿色环保的种植方式,深受市民群众的欢迎,产品供不应求。我多次到市区大型超市去看过崇明大米销售情况,也到崇明菜专卖店去察看过,和一些市民朋友交流的时候,他们评价说崇明的农产品口感佳、品质优。我想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崇明最大的品牌,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生态产业发展务必要服从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发展产业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那些珍爱环境、注重环保的企业必将迎来更大发展。
崇明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有良好口碑,但崇明农产品的品牌还没有广泛建立起来。广大市民对农产品有更高的品质要求,我们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做强做大崇明绿色农业品牌,提升崇明农产品的竞争力和美誉度,努力把崇明的大米、蔬菜、花卉、清水蟹、白山羊、老白酒等做成地理标志品牌,把崇明菜端上更多市民朋友的餐桌,加快实现产业兴岛富民。
崇明区的农村人口多,老龄化率高而且普遍收入较低,为他们服务更是需要用心、用情、用力。我到庙镇合中村调研的时候,看到村容村貌宛如一幅美丽动人的田园画卷。合中村是我们“五美社区”崇明区级示范村之一,配备了户籍、警务、民防、卫生等基本服务功能。
村委会干部和正在办事的群众告诉我,基层的职能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人员、经费不足的短板逐渐暴露出来;有些事务虽然村里能办,但是离办得快、办得好还有不小差距;崇明区委、崇明区政府重点推进的生态惠民保险、生态养老补贴、生态就业岗位等政策,虽然在崇明区、乡镇层面已经铺开,但基层的服务人员对政策的掌握还不够到位,“最后一百米”的问题有待解决好;老年人助餐、居家养老服务等功能覆盖面还不够宽,一年十多万的补贴成为村级财力的不小负担。我一一记下了基层的反映和群众的诉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薄弱,我们虽然已经实施了乡镇服务延伸村居、崇明区镇村联动服务群众,但服务内容的拓展、服务效率的提升、服务保障的加强仍亟待提高,需要持续创新、补好短板。崇明老龄化率高,农村养老是养老服务短板中的短板,一定要从农村养老实际需求出发精心谋划,持之以恒做好一件件养老实事。
世界级生态岛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在近期的调研中,我所看到听到的那些最直接的问题、最质朴的建议,大多数看起来是小事,但群众反映的小事都是民生大事,为我们改进工作明确了方向。民生连着民心,我们服务群众既要抓好大事,也要办好小事。那些紧握着我的手传达过来的期待、注视着我的眼睛里闪烁着的信赖,为我们发奋图强提供了动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需要我们夙夜在公、加倍努力,需要我们登高望远、落细落实,需要我们深耕基层、真抓实干,需要我们敢于担当、勇破难题,推动崇明区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进崇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崇明、美丽崇明、幸福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