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向化镇变秸秆为"三宝"

07.08.2017  14:56

 

  据崇明区消息:以前在崇明,秸秆等农林废弃物有一种传统处理方式——烧掉,农民家中用的是土灶,秸秆正好当柴烧;后来都用上了天然气,就把秸秆堆在田埂边烧掉,虽然省事,却对空气环境造成了污染。怎样处理秸秆才能既环保又省钱,甚至产生经济效益?崇明定位生态岛以来,在严禁秸秆露天焚烧的同时,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最近,根据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生态农业的发展目标,崇明提出要“强化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坚持生态循环为导向,以提高综合利用率、提升耕地质量为目标,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为处置方向,为秸秆等废弃物的科学处置找到出路。事实上,这些探索已在向化镇悄然展开。

   燃料化:废柴制成清洁能源

  眼下虽不是农忙时节,但位于向化镇的上海正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却是一片忙碌景象,一批批秸秆经加工处理后,制成生物质燃料,供应市场。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是一对父子——吴正林、吴长春。“秸秆如果直接烧掉,会污染空气,做成生物质燃料就不同了。”他们告诉记者,所谓生物质燃料,就是把秸秆、锯末、甘蔗渣、树杈等农林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块状、颗粒状的燃料,这是一种完全符合排放标准的清洁型燃料。公司使用的是目前业内最顶尖、最流行的工艺,环评达标、能耗达标,产品也很受欢迎。

  “这家厂我们投资了2500多万元,贷款不够,只能卖掉房子,现在企业终于走上了正轨。”吴正林老家江苏,年轻时捕鱼为生,后来把渔船开到了崇明中兴镇,养起了螃蟹。儿子吴长春大学毕业后,与父亲一起在太仓搞锅炉燃料生意。不过,随着国家对排放标准控制得越来越严,传统锅炉燃料没了市场,清洁能源产业兴起,他们便把目光投向了生物质燃料生产。

  父子俩辗转全国各地,都没找到理想的地方,直到踏上崇明生态岛。“其他地方企业要落户只看你能贡献多少税收,崇明不一样,建设生态岛,符合绿色产业标准的才给你机会。”吴正林在生意场摸爬滚打多年,他坚信,发展绿色产业是大势所趋:“绿色产业才是朝阳产业,看这大好势头,不怕将来赚不到钱。

  “崇明有近30万亩水稻,一年产生的秸秆可达20万吨。目前生物质燃料的行情在360元/吨到800元/吨之间,这么大的蛋糕,这么有吸引力,我们当然要做早起的鸟儿。”吴正林和儿子下定决心后,也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之前做生意赚了点钱,买了3套房,为了这次再创业,我们咬咬牙卖掉了2套,现在我和老伴、儿子儿媳一家五口人住一起,共同打拼。

  吴正林的底气还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于绿色产业落地,崇明政府一向有扶持政策,并开辟绿色通道加以推进。从2015年上岛谈判到2017年初正式投产,正丝农业只用了2年不到的时间,“这得益于崇明区政府和向化镇的大力支持。目前我们有2条生产线,一条线生产纯秸秆燃料,另一条线专门生产农林废弃物混合燃料。

  在政府支持引导下,明年,我们还要开出第三条生产线。”吴正林信心满满。

   饲料化:牛羊都爱的大餐

  说来也巧,与正丝农业一墙之隔,就是上海千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所在地,也是一家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不同的是,这家企业把秸秆做成饲料,给牛羊吃。

  在公司的宣传片画面上,只见一台台彩色的农用机械跟在收割机后面行驶,水稻收割完毕后,它们就收集、卷起田间的秸秆压制成圆柱状,再为其裹上一层特质的薄膜。“每个圆柱都有500千克到600千克重。经过这样的处理,新鲜秸秆能成为牛、羊的饲料,提高秸秆资源的附加值,实现秸秆的高值化利用。”(下转3版)(上接1版)上海千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张卫告诉记者,经过前期小范围试点,去年是该公司首次大规模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在区农委牵头下,在新村乡、三星镇、庙镇、港沿镇等地落实了4万多亩稻田,一年可生产2.4万吨粗饲料。

  秸秆做饲料有没有优势?答案是肯定的。在现代养殖业中,牛羊吃的是精粮和粗饲料的全混合饲料,而秸秆就是一种优质粗饲料。“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储存在秸秆中,而且秸秆的粗纤维含量高,还含有木质素。木质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能被反刍动物如牛、羊等利用。所以,农作物秸秆能为畜牧业提供充足、优质的饲料。”张卫说,多年来,他定期前往德国、美国等畜牧业发达的欧美国家考察,向当地牧场主取经,他发现,在国外秸秆最好的回收利用途径之一,就是制成粗饲料,而优质粗饲料是牛、羊牧业发展的核心。

  “虽然崇明农村有将秸秆作为粗饲料的传统,但大部分是直接喂给牲畜吃,未经处理的秸秆不好消化,动物也不爱吃。”张卫说,运用高效率的机械将秸秆捡拾、打捆后包裹起来,再通过厌氧发酵制成饲料,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价值所在,“目前,我们的饲料销往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和上海鼎牛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供不应求。

  张卫还与国内多个高校合作,以智慧促进农业增效。“我们与清华大学达成合作意向,从秸秆综合利用入手,共同开展资源重复利用和智能农机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张卫说,公司还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上海奶牛研究所联合开展“秸秆饲料化牛羊适口性及营养性研究”,与上海农科院开展白山羊稻秸秆饲料喂养研究,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开展机械方面的合作,让秸秆的回收更加便捷,让饲料的品质更加优质。

   肥料化:烂在地里不如用到地里

  向化镇的上海享农果蔬专业合作社在业内颇有知名度,合作社对接都市人需求,其蔬菜瓜果等绿色农产品在市民中有着良好口碑。不过,在产品旺销的同时,产生的大量秸秆也令人头痛不已。“直接烧掉不行,烂在地里也不行。”负责人倪林娟说,合作社有800亩地,其中种了不少冬瓜、南瓜、番茄、丝瓜、茄子等长有藤蔓的蔬菜,秸秆处理是一大难题。“好在政府牵线搭桥,我们与上海交大展开合作,去年开始,利用交大研制的移动式智能化远程操控生物有机肥发酵设备生产有机肥,效果不错。

  “别看这台设备名字复杂,却很fashion,操作也不难。”倪林娟来到一个“车厢”前,打开门,只见里面“别有洞天”,“”着粉碎机、发酵罐、鼓风机、空气压缩机,还有监控设备。倪林娟说,这台设备运用智能控制系统,既可以手动操作,也可以通过APP远程监控,还能实时把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的数据传回研究室,供农业专家诊断分析,确保有机肥的顺利生产。

  “有了这节车厢后,我们再也不用为秸秆的处理问题发愁了。”倪林娟告诉记者,把秸秆、藤蔓、树叶、杂草、树枝等粉碎后,加入菌剂,通过调节发酵罐内氧气含量、含水量及翻转频率,经过10天左右高温腐熟发酵后,就能制成生物有机肥。

  这样制成的有机肥效果怎样?“赞!”倪林娟说,“”这种有机肥长大的茄果类蔬菜个大饱满,营养成分高,口感好,而且经农业部门测试,该有机肥有效活菌等各指标均达到国标要求,可以改良土壤、增肥土地。

  目前,“一节车厢”一次性能消纳10吨左右水稻或芦笋秸秆,发酵后可加工成5吨有机肥。看到效果后,周边的农户纷纷把自家的秸秆运来,让倪林娟帮忙处理,还有人要出高价买享农生产的有机肥。

  “今后两年,我打算再加两节车厢,和周围农民一起搞,把秸秆变废为宝,既保护了环境,又能赚钱。”作为一名现代农民,倪林娟有独到的见解:秸秆综合利用,关键在于找到切实可行的利用方式,让农民意识到秸秆是资源,而不是累赘和负担,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农业的产值是有限的,农业的价值是无限的。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生态是基底,农业是基础,对崇明来说,既要追求农业的产值,更要追求农业的价值。秸秆由废变宝的种种实践,正是提升农业价值的一种有益探索。

崇明区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崇明区农作物秸秆主要有稻麦和芦笋秸秆,预计今年农作物秸秆产量为23.农业委员会
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文汇报讯 (记者张懿) 市政协昨天开展“推进崇明世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