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系列评论

02.05.2017  22:10

 

  据崇明区消息:春天是令人向往的,春天的崇明更是令人向往的绿色休闲胜地。这些天,许多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徜徉在崇明的花海绿树中,参与各种文化节目互动,参加健康跑,与春天约会。特地从上海市区赶来的市民赞叹:崇明岛上空气清新,没有高楼林立,蓝天白云沃野,民居掩映在绿树中,这既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崇明的馈赠。是的,打造世界级生态岛,“世界级”的标志之一,就是一片沃土、一片森林。

  为什么对崇明来说,“一片沃土、一片森林”是“世界级”标志?权威研究数据表明,崇明岛以不足全市20%的国土空间,拥有全市30%的自然资源,保育了全市40%的生态资产有效当量,提供了近50%的生态服务功能。崇明的这些“生态资产”,在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崇明的“绿水青山”保护得如何,直接影响到上海的绿、上海的水、上海的风向、上海的自然脉搏。不仅如此,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崇明,还在长江大保护战略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因此,只有保护好、修复好、建设好崇明的生态环境,使“一片沃土、一片森林”是“世界级”标志的理念深入人心、融入实践,才能真正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发展优势,使“绿色”的本色成为幸福的底色。

  没有高楼大厦就不是现代化?这种认识已成为“过去式”,对崇明来说,尤其如此。《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加强风貌管控,新建建筑高度原则控制在18米以下。因此,崇明的建设不在于“拼高度”,不在于“扩规模”,而在于“塑特色”,积极塑造体现中国元素、江南韵味、海岛特色的生态岛特色风貌。试想,如果崇明沿用大都市发展模式,注重人口导入,到处高楼林立,从而挤压绿色空间布局,那么,崇明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座现代化城市,而非大都市中的“生态绿洲”。因此,不少地方千城竞高、千城一面、求洋求怪的建筑怪圈理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醒;“没有高楼大厦就不是现代化”的认识也应成为历史,崇明应当超越这个认识,跨越这个历史,这才是“世界级”应有的境界。

  谁说闲云野鹤不是一方风景?谁说无名花草不是国色天香?“一片沃土、一片森林”不仅是崇明的“”与“”,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实践。理念如何贯穿于实践?《规划》指出,崇明森林覆盖率将从现在的24%提升到30%,自然湿地保有率将达到43%,还对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绿色交通出行比重、绿色食品认证率、生态人居等标准作了细化。这些与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目标与举措表明,“一片沃土、一片森林”并非“原始丛林”,而是以此为根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岛。再以世界四大生态岛之一的哥特兰岛为例,岛上的古城墙、古建筑尽可能完好地被保存下来,岛上的田野、沙滩、蓝色的海水,吸引无数游客,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据了该岛GDP的67%。可见,保持定力,保留特色,发挥优势,才能有“世界级”的作为。

  崇明岛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她从农耕文化的沉睡中被唤醒,建设世界级生态岛,赋予她更高层次的宁静,是中国智慧的体现,更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