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信息诈骗屡禁不止 上海将建全国最大反诈骗中心平台
最近,“通信信息诈骗”又成热词,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因通信信息诈骗犯罪导致市民经济损失高达15.1亿元,为了统一受理和打击此类案件,上海近日宣布:今年将建成全国最大的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
“电信网络诈骗”为何防不胜防?笔者采访发现,从2003年至今,此类诈骗的手段一直随潮流而动,伴随通讯习惯、金融支付手段的改变而“进化”,民间戏谑地称它已升级到了6.0版本。从一开始的短信诈骗、刮刮卡中奖诈骗,到2.0版本利用网页种木马,随后是3.0版利用任意显电话,再到网页和电话混合型4.0版,移动端诈骗5.0版,最后发展到如今与网络投资等相关的6.0版,不断翻新演进。
著名通信专家陈金桥解释,电信网络诈骗,是一个泛称,包括了通过通讯网、互联网远程与被骗人联系,并实施诈骗的过程。这里通讯网、互联网是联络工具,并不是诈骗的全部。与现场实施的诈骗相比,通讯网络诈骗,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更具有隐蔽性,因此更难打击。尤其是近期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突飞猛进,诈骗方式日新月异,这使得有效打击此类诈骗的难度越来越大。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二支队副支队长韦健说:“通信信息诈骗有一个输送诈骗信息的前端通道,后面有一个钱款被转移的金融通道。这就需要金融部门和银行部门,通信部门和公安部门一起联手打击。”
“通信信息诈骗是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的一种犯罪类型,该类犯罪牵涉到与信息网络相关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上海成立全国最大的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的原因之一。” 安理律师事务所律师丁建亮分析,比如,诈骗团伙往往有多个非实名金融账户,这牵涉到银行等金融机构;诈骗团伙拨打电话要用到网络电话、“移动座机”、非实名电话卡等,这牵涉到通讯类企业;诈骗对象的选择则依赖于公民个人信息,这涉及履行职责或者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可以合法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的物流公司、商场、个人征信(信用)机构、电商、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企业,以及可为个人办理注册登记会员等服务的企业等等各级各类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也涉及窃取或其他非法方法可以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的个人或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