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发布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

15.12.2017  17:21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关乎众多家庭福祉和社会安定稳定,也是释放人才红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统计数据显示,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共17.4万人,就业率已达96.9%,与往年相比就业质量和就业充分性均有所提高。

  

  为了深入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会同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联合发布《乐业报告》系列之《上海市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以上海市就业登记信息为基础,结合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的数据,研究分析了进入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9.0万名(升学、出国、去外省市就业的除外)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上海高校毕业生中90后超过九成,95后已成应届毕业生的主力军。

  

  统计数据显示,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中,90后即1990年以后出生的约占93.6%,80后约占5.7%,70后仅占0.6%。

  

  社会关注度较高的95后大学生,自2016年开始大量进入上海人力资源市场,所占比重已由2016年的12.1%上升至2017年的47.4%,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的毕业生所占比重,成为应届毕业生中的主力军。

  

  专家分析指出,95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走在了互联网潮流的前沿,也亲眼见证了我国在全球化时代迅速崛起的历程,因此他们思想活跃、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怀疑精神和创造能力。95后作为应届毕业生的主力军大量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必将为市场注入创新发展的新活力,在追求自身事业成长进步的同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专家同时提醒,95后大学生虽然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但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也要全面、客观地认清个人的能力特点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情况,找准职场定位,避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而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就业甚至长期“啃老”的现象。

  

   求职择业最看重职业发展空间,七成高校毕业生表示对当前的工作感到满意。

  

  调查结果表明,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62.8%的毕业生最关心的因素是职业发展空间;对于薪酬福利的关注度位居其后,约占62.6%。在关系到就业质量的诸多因素之中,2017届高校毕业生对于企业规模、企业知名度等方面的关注,则相对较低,均在8%以下。

  

  从2017届高校毕业生对于就业岗位的满意度来看,对当前的就业岗位“非常满意”的高校毕业生约占14.9%,表示“比较满意”的约占57.6%,两者合计约占72.5%;对当前的就业岗位“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高校毕业生约占2.9%。

  

  专家分析指出,与往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情况相比,以95后为主的2017届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人成长空间和未来发展前景,对于薪酬福利方面的关注度则有所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95后在步入职场之初、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相当务实,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目光长远,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而并不是像有些网络舆论所担心的那样“玩世不恭,缺乏责任意识”。

  

   缺乏实践经验是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业见习政策为大学生“雪中送炭”。

  

  调查数据显示,48.8%的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表示,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实践经验”,明显高于其他各类困难;认为最大困难是“自身能力与单位需求不符”的毕业生约占29.8%,再次是“缺乏社会关系”的约占26.0%。

  

  专家分析指出,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往往希望直接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以缩短岗位培训的周期和成本。从招聘企业的角度来看固然无可厚非,但对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而言并不公平。如何在毕业前努力积累工作经验、提升个人的职场竞争力,为自己在求职应聘的过程中加分,是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共同的心愿。为了帮助在校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让他们在真正进入职场以前就能提前熟悉将来要应聘的工作,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了就业见习、职业训练营等政策措施。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以到政府认定的见习基地参加见习,既能够体验职场、积累实践经验,还可以享受每月1840元的政府补贴。职业训练营的学员,则可以在全真模拟的职场环境中,参加体验式训练课程,获得简历制作、面试模拟、职场体验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迫切需要积累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这样的政策措施可谓“雪中送炭”。

  

   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5386元,比上届同期增长7.9%。

  

  统计数据显示,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为5386元,与2016届毕业生同期平均月薪4990元相比,增长了7.9%。从近年来的变化规律看,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从不同学历的月薪情况来看,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中,大专高职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068元,本科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793元,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8001元。从高校毕业生的学历与平均月薪的关系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毕业生的学历越高,其平均月薪也越高。

  

  专家分析指出,由于有相当一部分的应届毕业生目前还处于试用期,因此上述统计数据仅仅是上海高校毕业生月薪的起步水平。从近几年的经验来看,毕业一年后的月薪水平有望增长20%左右。

  

   外省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在沪就业意愿持续增强,留沪毕业生中硕士以上学历的超过四成。

  

  统计数据显示,2017届上海高校外省市生源毕业生中,除升学、出国、去外省市就业的之外,已有4.0万人在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了就业登记手续,占外省市生源高校毕业生总数的34.6%,较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同期水平提高了2.5个百分点,外省市生源毕业生在沪就业的意愿持续增强。

  

  从学历结构来看,在沪就业的外省市生源毕业生中专科、高职学历的约占19.0%,本科学历的约占39.3%,硕士学历的约占38.1%,博士学历的约占3.6%;硕士以上学历的合计约占41.7%,上海生源毕业生中该比例仅为9.2%。

  

  专家分析指出,从最近几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规律来看,未来几个月还将有不少外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陆续进入上海人力资源市场,这一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此外,外省市生源毕业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以读书深造、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留在了上海,真正离开上海到外省市求职就业的不足四成。

  

   上班路程平均为12.4公里,平均用时43分钟。

  

  调查结果显示,在沪就业的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从居住地到上班地点的平均距离为12.4公里,大致相当于从人民广场到上海南站的距离,或者从人民广场到五角场、世纪公园的距离。

  

  从上下班路上所需的时间来看,在沪就业的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单程平均用时43分钟;其中,45.7%的毕业生所需时间为30分钟以内,30-60分钟的约占39.5%,60-90分钟的约占10.9%,90分钟以上的约占3.9%。

  

  调查数据同时显示,在国内其他省市就业的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上班路程平均为7.4公里、用时27分钟,时间和交通成本均低于在沪就业的毕业生。

  

  专家分析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上海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发展,就业环境、服务政策不断完善,城市的实力、活力和魅力不断增强。同时,随着上海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建设的不断成熟完善,单位时间内的通勤距离越来越远,同样的距离正在变得越来越“”。因此,尽管在上海就业的毕业生上下班出行距离、时间较长,成本也比较高,但外省市生源毕业生选择留在上海的意愿持续增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人才。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关乎众多家庭福祉和社会安定稳定,也是释放人才红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统计数据显示,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共17.4万人,就业率已达96.9%,与往年相比就业质量和就业充分性均有所提高。      为了深入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会同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联合发布《乐业报告》系列之《上海市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以上海市就业登记信息为基础,结合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的数据,研究分析了进入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9.0万名(升学、出国、去外省市就业的除外)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上海高校毕业生中90后超过九成,95后已成应届毕业生的主力军。      统计数据显示,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中,90后即1990年以后出生的约占93.6%,80后约占5.7%,70后仅占0.6%。      社会关注度较高的95后大学生,自2016年开始大量进入上海人力资源市场,所占比重已由2016年的12.1%上升至2017年的47.4%,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的毕业生所占比重,成为应届毕业生中的主力军。      专家分析指出,95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走在了互联网潮流的前沿,也亲眼见证了我国在全球化时代迅速崛起的历程,因此他们思想活跃、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怀疑精神和创造能力。95后作为应届毕业生的主力军大量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必将为市场注入创新发展的新活力,在追求自身事业成长进步的同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专家同时提醒,95后大学生虽然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但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也要全面、客观地认清个人的能力特点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情况,找准职场定位,避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而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就业甚至长期“啃老”的现象。      求职择业最看重职业发展空间,七成高校毕业生表示对当前的工作感到满意。      调查结果表明,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62.8%的毕业生最关心的因素是职业发展空间;对于薪酬福利的关注度位居其后,约占62.6%。在关系到就业质量的诸多因素之中,2017届高校毕业生对于企业规模、企业知名度等方面的关注,则相对较低,均在8%以下。      从2017届高校毕业生对于就业岗位的满意度来看,对当前的就业岗位“非常满意”的高校毕业生约占14.9%,表示“比较满意”的约占57.6%,两者合计约占72.5%;对当前的就业岗位“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高校毕业生约占2.9%。      专家分析指出,与往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情况相比,以95后为主的2017届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人成长空间和未来发展前景,对于薪酬福利方面的关注度则有所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95后在步入职场之初、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相当务实,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目光长远,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而并不是像有些网络舆论所担心的那样“玩世不恭,缺乏责任意识”。      缺乏实践经验是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业见习政策为大学生“雪中送炭”。      调查数据显示,48.8%的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表示,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实践经验”,明显高于其他各类困难;认为最大困难是“自身能力与单位需求不符”的毕业生约占29.8%,再次是“缺乏社会关系”的约占26.0%。      专家分析指出,企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往往希望直接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以缩短岗位培训的周期和成本。从招聘企业的角度来看固然无可厚非,但对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而言并不公平。如何在毕业前努力积累工作经验、提升个人的职场竞争力,为自己在求职应聘的过程中加分,是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共同的心愿。为了帮助在校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让他们在真正进入职场以前就能提前熟悉将来要应聘的工作,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了就业见习、职业训练营等政策措施。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以到政府认定的见习基地参加见习,既能够体验职场、积累实践经验,还可以享受每月1840元的政府补贴。职业训练营的学员,则可以在全真模拟的职场环境中,参加体验式训练课程,获得简历制作、面试模拟、职场体验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迫切需要积累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这样的政策措施可谓“雪中送炭”。      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5386元,比上届同期增长7.9%。      统计数据显示,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为5386元,与2016届毕业生同期平均月薪4990元相比,增长了7.9%。从近年来的变化规律看,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从不同学历的月薪情况来看,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中,大专高职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068元,本科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793元,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8001元。从高校毕业生的学历与平均月薪的关系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毕业生的学历越高,其平均月薪也越高。      专家分析指出,由于有相当一部分的应届毕业生目前还处于试用期,因此上述统计数据仅仅是上海高校毕业生月薪的起步水平。从近几年的经验来看,毕业一年后的月薪水平有望增长20%左右。      外省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在沪就业意愿持续增强,留沪毕业生中硕士以上学历的超过四成。      统计数据显示,2017届上海高校外省市生源毕业生中,除升学、出国、去外省市就业的之外,已有4.0万人在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了就业登记手续,占外省市生源高校毕业生总数的34.6%,较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同期水平提高了2.5个百分点,外省市生源毕业生在沪就业的意愿持续增强。      从学历结构来看,在沪就业的外省市生源毕业生中专科、高职学历的约占19.0%,本科学历的约占39.3%,硕士学历的约占38.1%,博士学历的约占3.6%;硕士以上学历的合计约占41.7%,上海生源毕业生中该比例仅为9.2%。      专家分析指出,从最近几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规律来看,未来几个月还将有不少外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陆续进入上海人力资源市场,这一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此外,外省市生源毕业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以读书深造、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留在了上海,真正离开上海到外省市求职就业的不足四成。      上班路程平均为12.4公里,平均用时43分钟。      调查结果显示,在沪就业的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从居住地到上班地点的平均距离为12.4公里,大致相当于从人民广场到上海南站的距离,或者从人民广场到五角场、世纪公园的距离。      从上下班路上所需的时间来看,在沪就业的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单程平均用时43分钟;其中,45.7%的毕业生所需时间为30分钟以内,30-60分钟的约占39.5%,60-90分钟的约占10.9%,90分钟以上的约占3.9%。      调查数据同时显示,在国内其他省市就业的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上班路程平均为7.4公里、用时27分钟,时间和交通成本均低于在沪就业的毕业生。      专家分析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上海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发展,就业环境、服务政策不断完善,城市的实力、活力和魅力不断增强。同时,随着上海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建设的不断成熟完善,单位时间内的通勤距离越来越远,同样的距离正在变得越来越“”。因此,尽管在上海就业的毕业生上下班出行距离、时间较长,成本也比较高,但外省市生源毕业生选择留在上海的意愿持续增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