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我校举行
3月19日,主题为“创新·体验·成长”的第31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我校正大体育馆举行。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建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包信和,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上海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智勇,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干频,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总工程师唐家富,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刘刚,中国福利会副秘书长潘燕,上海科技馆副馆长缪文靖,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姚宗强,以及各主承办单位、区县科协、区县教育系统和专项奖设奖单位的嘉宾出席了大赛开幕式。
包信和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及主办单位领导共同上台启动大赛,杨建荣宣布大赛开幕。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及嘉宾参观了大赛主展区。
据悉,第31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吸引17个区县的30多万师生积极参与。本届大赛评审委员会共收到4166份申报材料,其中竞赛板块收到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3057件、科技创意838件、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39项;展示板块收到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170幅、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62项。经学校(单位)核准、资格审查、网上预审、学术评审四级评审后,有703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60项科技创意入围终评,评选出39项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62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和60幅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参与展示。终评问辩从早上9:00开始,组委会邀请了近200位中外学科专家参加竞赛板块的展前问辩,其中,副教授以上比例占到大赛奖评委总数的98%以上。评委们在认真审阅项目内容的基础上,多方面考察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本届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预计产生一等奖项目453项,其中将推送全国大赛34项。
本届大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第31届大赛共有69家单位在大赛中设奖,形成社会各方共同助推青少年创新的新局面,将评选出625个专项奖奖项,其中包含主办单位和政府专项奖(148个)、大学专项奖(60个)、中学专项奖(160个)、学术团体专项奖(55个)、国际专项奖(12个)和社会专项奖(190个)。
据介绍,1979年11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这次展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邓小平同志为活动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这便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前身。自此以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众多老一辈科学家的持续重视、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协牵头先后举办了“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始于1982年)和“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始于1991年) 两项全国性的大型青少年科技活动,并在2000年统一合并更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赛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各方面不断汲取国内外优秀经验,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围绕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出了特色,做出了品牌,在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目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发展成为我国国内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是我国中小学生优秀科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每年各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有数千万中小学生参与赛事,经过层层的地区选拔,近千名选手带着他们的研究项目集中参加最后的终评展示问辩,大赛组委会每年还邀请十余个不同国家的青少年参加终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