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实施居住地登记入学 户籍居住地一致者可优先

05.02.2015  09:53

  图片说明:去年5月1日,是上海不少学校幼升小、小升初的面试日。早上7时不到,上外附小门外数百位家长带着孩子已经排队等待了好久。

  2月5日消息:首次启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首度全市范围内实行本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少年居住地登记入学工作……昨天公布的两大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报名新政,凸显本市在规范招生行为、优化教育服务、促进教育公平的探索和努力。不过,一些家长、校长也在忐忑:新政对“学区房”乱象能否起到有效遏制作用?会不会令“热区”更热,“冷区”更冷?新政如何更好地落地惠民,令人关注。

   如何更好遏制“学区房”?

   统一平台保证公平,鼓励静安做法

  家住澳门路的市民翁女士,小外孙明年要上学了,她看到实施意见中的“全面试行本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入学”一条,有些担忧,这样会不会令“学区房”涨势更猛?

  细读新发布的《2015年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实施意见》可以发现,在2015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中,重点之一就是通过多种措施控制“学区房”的炒作,保障入学机会的公平性,促进教育均衡。

  首次启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正是意在保证入学机会的公开透明。入学机会涉及千家万户,一些炒作、焦虑都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的。设置招生平台,不仅将令招生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也让家长、社会更好地参与监督,形成更为有力的社会监控体系。

  市教委表示,上海全面试行本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居住地登记入学政策时,各区县根据登记入学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情况在区域内统筹安排“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如登记入学的学生数大于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则按照“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原则,先安排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再统筹安排“人户分离”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统筹时参照适龄儿童、少年实际居住时间、与同住监护人的关系等因素先后排序,实施细则须事先向社会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上海各区县教育部门与学校积极应对,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办法。市教委副主任贾炜举例,静安区已经试点“一个门牌号一居住户,五年内只接收一名学生”(双胞胎、单独二孩例外),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公平、公正性,管理部门也将鼓励和推广类似做法和理念。

  据了解,还有些区县的学校在招生条件设置上依据迁入户口、购房时间、与直系亲属同住等几个要素的先后顺序安置学生。这些试点举措对控制炒作“学区房”起到重要作用,使得部分“热门”的公办小学招生工作更为公平、有序。

   跨区入学将使热校更热?

   人户分离影响浮动人数不会很大

  本市东部一所小学所在的街道近两年试行“本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入学”,校长介绍,2013年、2014年通过这一政策入学的学生均为10人左右,今年若全市层面推广,估计通过这一“通道”申请入学的学生会增多。

  有业内人士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当新政全覆盖后,可能有更多学生有机会跨区入学。这会否令原本就是教育资源吸引力较大的学区,生源进一步增多,反之则愈少呢?

  对此,市教委基教处调研员朱蕾表示,根据以往情况来看,近年来每年符合“本市户籍人户分离”情况的适龄儿童约1万人,今年可能略有增加。不过,本市自2008年在部分区县试点实行本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入学工作以来,至2014年,全市17个区县中,长宁、闵行、浦东、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崇明8个区县在全区县范围内试行,黄浦、徐汇等其他9个区县在部分街镇试行。扩大范围至全市层面已经过多年逐步摸索。同时,“本市户籍人户分离”情况主要出现在市中心区域,即户籍在市中心区域,居住不在市中心区域,今年新增试行“人户分离凭居住地入学”的街道主要在市中心城区,因此,受此影响浮动的人数应不会很大。

  也有观点认为,办法、规定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家长的心理也是重要驱动因素。当前家长为孩子入学考量日趋理性,当“凭户籍入学”还是“凭居住地”的选择摆在眼前,学校是否“就近”、是否“优质”两大要素是其权衡的重要原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各学区间生源的动态平衡。

   何时家门口都有好学校?

   学区化集团化新格局2017年底形成

  招生政策因何牵动人心?在于它和广大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息息相关。在不断探索、完善招生办法的同时,教育部门办出更多好学校才是底气所在。

  教育界专家指出,上海在义务教育均衡、公平上一直有良好的基础。2014年国家教育督导组对上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认定,上海全部17个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的省市。

  刚刚发布的《2015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明确,新的一年将继续促进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昨天,贾炜在解读实施意见时,专门提到了本市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路线图”。

  据了解,学区化办学是指在区县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将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结合成片进行统筹;推动学区内学校之间骨干教师的柔性流动,促进设施设备和运动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有序分享;全面提升学区内教学管理、教师研训、学生活动、课堂改进、质量考核等工作水平,从而缩小差距,让同一学区里的“不一样的学校一样的精彩”。

  集团化办学是指在一个核心机构或品牌学校的牵头组织下,依据共同的办学理念和章程组建学校共同体,在学校规划、日常管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与设施使用等方面实现共享、互通、合作、共生,进而实现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品牌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的校际联合,另一种是跨区域的学校之间的联合。根据路线图,2017年年底,全市将基本形成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家门口的好学校”有望形成一定覆盖面,基本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