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会再现“史上最难”就业年吗

10.03.2016  12:36


2016,会再现“史上最难”就业年吗



应届生求职现已进入活跃期 行业需求冷暖不均 二胎新政影响女生就业




见习记者 李婷 刘文婷时报记者 周慰



  在大学生们纷纷回到校园开始充实的学习生活之际,应届生的求职就业过程进入了最为紧张、繁忙的阶段。在尘埃落定之前,他们的每一天都在为获得一个职业起点而拼搏,打探最新就业信息,赶赴一场又一场招聘会,冷静应对面试官……仿佛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



  今年大学生的就业行情如何?有什么新的趋势和现象?求职者应该如何应对?本报记者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和采访,力求为读者呈现今年就业的基本动向。



  民营企业需求大 金融类软件类职位受追捧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为749万左右,毕业人数为历年最多,然而据预计,2016年这个数字可能超越记录,再创新高,达到770万。历年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首场招聘会是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晴雨表。1月9日上午9时许,在2016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首场招聘会上,记者看到,不少摊位前等待投递简历的大学生们排起了长龙。据悉,首场招聘会为应届生提供近1万个岗位,吸引了1.24万名应届大学生入场,收到简历超过2万份。岗位和人数比基本达到了1∶1,但不少大学生还是失望而归。



  在现场,不少打算投国企和科研院所的毕业生敏感地发现,国企、科研院所这类往常热门招聘单位的展位出现不同程度缩水,提供的岗位数有下降趋势,从行业上看,金融行业、建筑行业的岗位供给也有同样趋势,这使得原本就激烈的竞争形势变得格外严峻。据招聘会主办方之一的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参加此次招聘会的478家用人单位中,民营企业以63%的比例“领跑”,国有大型企业、事业单位仅占21.3%,外资(合资)企业占15.7%。



  文科生们显然更加失望。记者遇到了来自华东师大的两位文科女生,她们告诉记者,从招聘会开场起,她们已经转了一个小时,明确要求文科专业背景的适合岗位只有寥寥几家。“这倒降低了选择的困难,我们把这些岗位都投了一遍,”两人苦笑着说。主办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本次招聘会参展单位集中于生物医药研发、电子电气、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且大多专业要求较高,相较理工科而言,可供文科生选择的岗位要少得多。



  但寒潮之中也有暖流。在招聘现场,记者了解到,制造业、信息技术、软件业、外贸物流业的岗位需求量明显增多。据主办方统计,制造业占了参会单位的近三成;其次是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占15%;排在第3的是外贸物流业,占8.6%。比较而言,近万个岗位中,机械制造业占比最多,占了总数的近两成; 其次是计算机岗位,占13.4%。近万个岗位中,要求大专学历的占4成,要求本科学历的占38.6%,硕士占16%,博士占4.5%。



  行业需求与大学生的求职需求是否对接?今年春节前,北京、上海、浙江部分高校陆续发布了各自的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去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梳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当前毕业生就业的动态趋势。从全国签约单位行业上看,除专业属性比较明显的高校,学生的就业行业更加集中在学校擅长的领域。金融业占据了北大、清华、复旦3所高校的“头把交椅”,其中北大为26.50%、清华为19.1%、复旦为20.92%,上海交大学子的首选则是制造业(27.08%)。有趣的是,北大和清华学子的就业去向行业前5名一模一样,分别为金融业、信息技术软件业、公共社会组织、教育和科研技术,只是顺序略有不同;复旦和上海交大的二三名则基本类似,分别为医疗卫生和IT通信。由此可见,受到名校生热捧的几大行业中,除信息技术软件业外,岗位需求均未明显扩张,可想而知这几大行业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就业质量报告还显示,今年各高校选择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上升。所谓灵活就业,根据各校报告的解释,是指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而非三方协议的毕业生,以及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者。以北大清华为例,2015年两校共有2501名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含自主创业),较2014年增加550人,占比31.3%,较上一年上升17个百分点。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研究生阶段创业毕业生比例攀升。比如清华大学60名直接创业的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二都是研究生,其中硕士生31人,博士生9人。



  二胎新政的影响已传导至女生就业全面放开二胎实打实地“杠上”了2016年的毕业生就业。在采访中,一部分中小三资企业表示,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为了节约用人成本,虽然作为企业理应为国家分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出于自身公司实力现实的考量,也不得不考虑放弃招收女生。



  在招聘会现场,华东师大对外汉语专业且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女研究生告诉记者,今年就业形势看下来比较紧张,女生就业也会受到“二胎政策”放开的影响。由于留学的关系,她虽然报考了教师资格证,但证书还没有正式拿到手,这对她应聘教师相关的职位颇为不利,自己对此也很焦虑。“来到招聘会主要想先探探路,‘广撒网’的方式投递简历,如果碰到合适的岗位,待遇一般也会考虑留下。”她这样告诉记者。



  上海理工大学化工专业的小唐告诉记者,几次面试,用人单位都会问到考虑什么时候结婚生子等问题。“像我这样理工科的女毕业生本来总数就少,男生工作中受限少,大量岗位的‘潜规则’就是要男生,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放开“二胎”,身为女生,感觉压力更大了。”



  在以电力专业为主干学科的上海电力学院,“1+X人生导航”活动项目指导教师尤雯静曾接到一名女生打来的电话。一名很能吃苦的女生过五关斩六将和男生竞争赢得了岗位,没想到一场接一场的技术考试却让她不堪重负。



  尤雯静告诉记者,就理工科女生来说,就业中遭遇的性别竞争压力相对文科女生更大。女生一就业,就面临着结婚生子的问题,在二胎政策放开以后,女生的弱势尤其明显。男生总体而言签约几率更高,哪怕知识技能一般,也能顺利被单位录取。从总体看,男生签约效率普遍比女生高。而那些成绩不拔尖,自身技能素质也不够硬的女生在竞争中自然就成了“剩女”。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岗位确有特殊需求,一些需要倒班、体力要求较高的岗位肯定更适合男生。战斗在这样岗位上的“女汉子”,在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要坚持下去是格外辛苦的。



  在提到性别压力时,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就业负责人田力娜也坦言,一般男生会比较早地被公司录取,而譬如有外派业务、海外市场等工作要求的岗位,更适合男生来承担。但也有不少单位专程来上



外招聘女生,因为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较强沟通能力的岗位,女生显得更有优势。



  虽然今年女大学生面临空前的就业难关,但是如果对自身的定位准确,女生就业也能找到蓝海。上海师范大学学生性别比例男生:女生为1∶2.1,女毕业生显然是“大户”。但上海师范大学分管学生就业的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韩刚表示,在上师大,女生也是“就业牛户”。去年上师大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中有35%选择了做教师,而一般而言,教师岗位是不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的。因为高职和上海基础教育服务的毕业生需求量一直以来都非常旺盛,去年沪上这两者的需求量在6000人以上,而今年至少需招聘7000~8000人,较之今年该校的1200名应届毕业师范生而言,“显然供不应求,当然,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女生。



  海昇猎头总经理江海表示,应聘者的性别在考虑范围之内,但不能构成主要决定因素。相反,应届毕业生的个人综合素养、思维方式和培养潜质却是决定应聘是否成功的“杀手锏”。



  江海告诉记者,2012年公司就启动了同创联·大学生五年职业扶持计划的就业项目。经过3年多的市场调研和企业联动培养扶持,到目前为止,此项目有近一万名应届生参与其中。但相较以往而言,“今年的毕业生整体质量有所下滑,截至目前,招聘情况不够理想,我有种无能为力之感。”江海感叹,今年较突出的特点是学生的自我固化思维方式明显,了解自身问题却不愿改变的“任性”态度让这位资深“猎头”深感惊诧。



  他坦言,比性别阻碍麻烦更大的是90后大学生的“任性”。江海举例说,有的应聘者直截了当地表示,“您指出的问题都对,我很接受,但我并不认为有问题就要改,我要坚持自己的个性。”因而,江海指出,转变毕业生的就业思维方式是当前的首要难题,女生就业难现象较之而言实在不是问题。



  理性看待求职中的“”与“不难”虽然无论从毕业生人数,还是就业岗位数来看,今年可能又是“史上最难就业年”,但江海却有不同看法:虽然今年国企招聘岗位缩水量较大,但三资企业需求量并不少,甚至还有所上升。“求职难就难在了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质量要求提高了,胃口更刁钻,但只要毕业生有清晰的职业规划,能让公司看到你的培养潜质和独到的思维方式,何来‘难’一说?



  以无晶圆厂半导体研发著称的美满电子科技公司是一家拥有约7200名员工的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行业要求,企业招聘专业要求较高,也会参考应聘者的学历层次及毕业院校在全国工科类专业中的排名,但即使是同样学历的应聘者也有高下之分,在人岗匹配上,目标专业和方向、专业技能是否过硬都是重要的参考项。此外,由于企业会针对应届毕业生提供培训,因此在招聘中尤其看重求职者的学习能力。“毕竟实际工作中很多事情是学校里没教过的。



  功夫在课外,已经成为企业招聘中的共识。51Job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认为,应届生入职的第一年往往跳槽离职频发,不断的试错,屡战屡败,究其根源就是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人生定位模糊,只有找到并解决本质问题才能“屡试不爽”。



  对此,不少高校已经做出应对之策,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少高校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开设职业规划、入职能力培训等项目。田力娜介绍,上外为大一新生开设自我探索、职业认知等课程,还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家境困难学生,提供简历指导课程,并安排老师一对一进行专门指导。学生社团也成为大学生操练职业技能的有效平台。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交英才俱乐部、创业俱乐部、金融领袖俱乐部等学生团体先后建立,定期推送行业知识,线上组织讨论会,线下举行各种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上海师范大学则在大一新生入学之初,为86个专业全体新生安排行业初探,走进三一重工、三菱电梯、漕河泾开发区、大众公司等企事业单位; 大三时设有就业指导必修课,为全年级学生进行模拟面试,邀请校友通过金色系列生涯微访谈工作坊了解职业成长路径。



  由于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显现,各高校均着力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打造学生更强的就业竞争力。田力娜告诉记者,多语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开始显示出显著的成效。如开设研究生涉外法律人才实验班,学生除自己本专业语种学习之外,还能在法学院学习。多语种新闻特色实验班利用国际交流资源,对学生进行国际化培养。目前出国交流学习已覆盖到三分之二学生,交流时间长达半年至一个学期,还通过各类海外实习项目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校园招聘会和宣讲会是毕业生就业的两大阵地。“不要把鸡蛋只放进一个篮子。”51Job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在提及求职技巧这样说。“广撒网”总没错,积极运用新媒体可能会为求职找到捷径。她举例说,比如应聘互联网相关工作如果采用网投的方式,可以给用人单位留下专业意识强的印象,提高人岗匹配度,增加就业机会。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信息渠道的网络化已经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利器”,田力娜表示,学校帮助毕业生扩大信息渠道,推荐就业信息,除就业网外,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渠道传播就业信息更为迅速、便捷,学生辅导员获知了合适的岗位,能够在第一时间推送给学生,因而受到学生欢迎。



  ■拓展阅读社会各界积极为大学生就业支招上海电力学院“1+X人生导航”项目已举办10余年。该项目注重让女生从大一年级起就探索自身定位,项目组派相关教师和本专业高年级学生一对多跟踪指导女生的发展定位,并辅以各类社团活动和课程。针对理工科女生的特点,项目还开设十字绣等女红课程,同时邀请成功的女企业家来为女生做就业讲座,帮助女生们成长为“刚柔并济”的女性人才。



  据了解,上海师范大学与中国思达公司联合专门为应届毕业的女生开设了思达启航女大学生高效职业生涯训练营,直至目前已举办了两期。主要针对女性职场的礼仪、未来就业发展规划和企业中的自我等方面举办讲座,主讲人都是企业高管。上海师范大学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韩刚告诉记者,每期只有40个名额,而报名人数每次均在百名以上。



  对于正在找工作的女大学生,被采访的老师们纷纷结合工作经验提出建议。上海电力学院“1+X人生导航”活动项目指导教师尤雯静建议女生把锤炼自身素质放在第一位。女生可以发挥所长,把专业基础知识学扎实,同时不能忘记自己的“短板”,在技能方面也要“过硬”,最好具有一技之长,增加竞争力。另外,由于长期与理工科女生接触,尤雯静发现不少理工科女生对自己的形象不够重视。“这样面试时给面试官留下的第一印象将大打折扣。”而对于想通过考研来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女生,尤雯静也发现,对电力这一类专业性强的学科来说,跨专业考研未必是个好主意。“电力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更讲究专业基础,一般公司更青睐于本专业的毕业生。”尤雯静提醒女生们,对类似行业要格外注意,不要“投错门”。



  虽然今年几次春季招聘会都人满为患,但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就业负责人田力娜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企业招聘更多以来校宣讲选拔为主,而小范围的招聘并不意味着低成功率,目前为止学校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已经获得了两个以上录取意向。据她介绍,从去年开始,在校宣讲会的数量大大增加,去年下半年达到90多场,预计接下来秋招还将达到更高峰值。



  对于应届生来说,工资和福利待遇是择业的重要因素。美满电子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对新进人员和老员工采取一视同仁的假期制度,还将婚假从法定的10天延长至10个工作日。虽然女性员工比例较小,但企业也特别提供了针对女员工的人性化措施,除充足的产假和哺乳假之外,还在公司内部设立哺乳室供“背奶妈妈”使用。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继续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将联合各区(县)人才服务中心、行业人才中心、公共就业机构举办各类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校园招聘会80余场。在招聘会现场会设立咨询服务台,开展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登记与定向推荐活动,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援助、择业指导等服务。


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6-03/09/content_36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