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增强就业工作针对性 扎实推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复旦大学整合服务资源,拓宽就业市场,不断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取得了积极成效。
服务国家需求,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积极拓展西部、基层和国家重点单位就业市场。复旦大学保持四川、广西、甘肃、江苏、福建等省的选调生招录人数,促成贵州、青海、河北等省将学校作为定向选调生招录的“第一站”。截至2015年6月底,近130名应届毕业生被十余个省市以选调生招录方式录取。其中,赴贵州、甘肃、四川等西部地区的占比近60%,基层选调生录取人数比2014年增加51%。加强合作,建立“国家重点单位招聘与实践联盟”,引导更多学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工作。截至2015年6月中旬,赴西部就业应届毕业生达110人,进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毕业生数量超过65%。
拓展信息渠道,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 学校运用新媒体手段和大数据技术,对整体就业形势进行科学研判,提升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服务水平。推广“复旦生涯”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和网站平台中集成人岗智能匹配和个性化资讯推送的功能模块,推动就业指导和生涯教育工作从传统的大众化服务模式向个性化多元服务模式转变。编制包括资源篇、准备篇、初创篇、成长篇等全方面信息的《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手册》,使更多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了解相关创新创业信息。注重个性化创业学生的需求,做好创业配套保障服务,充分利用科创天使基金、复旦科技园等资源,为学生创业团队拓展招商、知识产权、法务咨询、投融资及市场拓展等各类服务平台。目前已帮助指导474个学生团队开展创业活动,成功孵化12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
凝聚多方力量,打造就业工作体系。 发挥学科优势,推进特色生涯工作室建设。2014年,学校以学院生涯发展办公室为基础工作平台,盘活校内资源,支持建设了2个市级生涯工作室和3个校级生涯工作室。工作室加强对不同群体特点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提高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开展“ET下午茶”创业沙龙、“彩虹坊”女大学生生涯辅导、“经英俱乐部”等活动,参与学生达1000余人。建立创新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相关职能部门不定期共同商讨创新创业相关事宜,为进一步引导和扶持学生创新创业建立良好的工作架构和支持体系。推出“创新创业活动月”,通过创业大赛、科创基金培训、讲座、论坛、午茶会等形式点燃学生创业激情,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