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职前】 扬就业之帆,济就业之海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黄志强专访报道
就业是我们大学生踏上社会所必须面对的一件事情,每年都愁煞了一大批踌躇满志的年轻学子。在大城市,就业压力更是不断升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社会也迎来新时代的转型和发展,产业结构也相应随之变化和调整,给就业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就业,这道“老难题”是否可以有新的破题妙法?带着大家的疑惑,新闻中心对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黄志强老师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专访。
“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开拓视野,多向选择
近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招聘人数逐年下滑,而中小型民营企业,尤其是服务业有呈激剧上升的趋势。我校招聘会信息显示,中小型民营企业招聘人数占比已经突破55%,相反大型国有企业招聘人数占比却下跌至20%不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黄志强给上理学子打了一针定心剂:“我校整体就业情况较为乐观,近几年就业率可达97%以上。2012年,上理工被评定为全国就业50强高校之一。可以说,我校以‘对接行业,改造专业,引导就业、鼓励创业’为原则指导,扎实推进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将会更多地作用于推动服务型行业的发展。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也正处于向创新型、服务型城市建设的转型过程之中。基于这样的就业环境与背景之下,黄志强为应届生在就业方向的思维开拓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同学们应该让自己的就业视野更加开阔。例如,上海陆家嘴集团旗下的陆家嘴物业是从事高端物流服务的上市公司,上海金融中心内部的物流正是由该公司运行管理的。大楼中所使用的各种全球顶尖的供暖、制冷、照明等设备,亟待拥有高等工科教育背景的人才参与管理。可惜的是,很多同学因为带着对‘物流’一词的偏见而与该公司失之交臂。”另外,黄志强认为当代大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慎重斟酌就业地区的选择:“大城市有它的必然优势,中小城市在宜居程度和生活就业轻压力方面也不失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 降大任于斯人”——苦其心志,善其身兼善天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国家的就业引领方向,也是我校践行的就业策略。我校在今年成立了上理工孵化基地——“上理四和院”,这将对走好大学生创新项目成果转化前的“最后1公里”大有裨益。通过多重筛选和层层选拔后,学校将邀请校外企业导师对创业项目进行专业指导,以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层次。
创业并非一蹴而就。韦凯是2016届传播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其在大学期间与班里一些志趣相投的同学创业“1906视觉”团队。黄志强了解情况后,积极为他们开拓校内业务资源,使其团队先后承接了校宣传部、版艺学院、“小森印刷”奖学金系列等拍摄业务。与此同时,韦凯逐渐走出校园接触一些商业性的视频拍摄内容,后成功承接多个高质量商业项目。在毕业离校前夕,韦凯与合作伙伴们顺利注册公司,向创业的道路上顺利迈进了一大步。虽说创业有成功的案例,黄志强认为大学生对于创业还需谨慎对待,希望同学们“摸底行业、熟悉门路、累积资本、丰富阅历。”这样,才能在未来顺利地在自己喜爱的行业和领域上开疆拓土,叱咤风云,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 莫愁前路无知己”——发掘自我,团结稳进
“双困生”(家庭经济困难、不善于交际表达的学生)就业是学生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黄志强表示,关于此方面,学校已经与企业开启联动模式:企业派出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供学生自己选择,并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就业辅导。这将为此类学生特殊群体提供很大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就业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干部的后备力量,属于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黄志强强调,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也一直是学校的关注点。比如在引导学校新疆地区学生就业方面,我校已做出了各层面的积极工作。首先,学校积极开展新疆企业赴内地引进优秀人才等大型活动及大型招聘会,并安排教师参与现场指导,尽最大努力让每位学生在应聘中脱颖而出。其次,学校持续关注新疆地区企业用人单位的招聘趋向,主动与其建立联系,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学生压力。再者,我校积极联系上海援疆指挥部方面,沟通上海本地有关单位,比如喀什邮电局、医院、国家电网、电视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大大促进了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的机遇也伴随而至。通过黄志强老师的系列解答,就业这道所谓的难题,似乎也不再那么令人望而生畏。找到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开阔自己的心胸和眼界、稳重沉着地前进。如此,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如鲲添翼,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的青天!
黄志强解答就业问题(李嘉豪 摄)
供稿:新闻中心小记者 葛哲廷
编辑:新闻中心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