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扬尘防治长效机制,攻克大气污染顽症——杨浦区扬尘污染防治取得成效
近年来,杨浦区环保局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优化和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针对扬尘污染防治,多措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降尘由2006年的14.3吨/平方公里·月下降到2015年底的5.4吨/平方公里·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大力推进扬尘污染防治重点工作。
一.明确责任分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制定了《杨浦区2016年扬尘污染防治监管方案》。充分发挥区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平台作用,利用现有市、区降尘监测网络,明确2016年本区18个区域降尘监测点、10个道路降尘监测点、7家混凝土搅拌站、2家堆场、10个市政工地、15个拆房工地和所有桩基施工至结构封顶的建筑工地周边的扬尘管控责任。
二.构建治理体系,完善扬尘污染防治的六大机制
完善扬尘发现机制。 通过第三方评估队伍的现场调查、专项执法与联合执法的现场巡查、街道环保协管员的现场访查、市民群众的来信来访等多种渠道,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对各类扬尘污染问题的发现力度。
完善信息反馈机制。 以问题为导向,每月编写《杨浦区降扬尘、控PM 2.5 工作专报》和《杨浦区扬尘污染第三方评估报告》,报送市环保局和区委、区府,将发现的扬尘问题及时反馈给各职能部门和街道(镇)依法处置。
完善联合检查机制。 依托联络小组队伍,定期与突击相结合,对建筑工地、市政工地、旧改工地、拆房工地、堆场、码头、混凝土搅拌站、渣土运输等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
完善督促整改机制。 对于达不到扬尘防治标准,不予整改或整改不力的,采取严格处罚和管控措施。例如,拆房公司由区房管局列入黑名单,不得参加杨浦下一年拆房施工竞标;建设工地由区建交委责令停工,限期整改;绿化工地由区绿化市容局责令停工,限期整改等等。
完善效果评估机制。 在市控降尘点位的基础上,针对区域内重点工地、主干道路和部分区域,每年动态调整与增设区级降尘点位,建立起覆盖全区的降尘监测网络。组织三方评估机构、区级联络员队伍、监测机构,对区域降尘动态变化、扬尘问题整改效果进行分析评判。
完善滚动培训机制。 制定系统的扬尘防治专题培训方案,以街道(镇)为平台,各职能部门参与,采用区域分片、污染分类的方式,对全区各类工地、搅拌站、物料运输司乘人员及管理主体等定期开展专题培训。
三.实现无缝对接,加强各职能部门联合监管
加大联合执法力度。 发挥各职能部门监管作用,联合区建交委、城管、交警、街道镇等部门,重点组织渣土作业、工地扬尘污染、重大工程等领域的联合、专项执法。
加强运输车辆管理。 由区公安交警支队、区城管执法局牵头,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装修垃圾车辆、环卫专用车辆的管理。
提升道路保洁水平。 由区绿化市容局牵头,优化道路保洁作业工艺,增加机械化作业频率。由区环发公司调拨作业力量,进一步扩大冲洗保洁覆盖范围,加大对各监测点位周边道路的降尘保洁力度。
四.依靠科研力量,不断提升科技管理水平
邀请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与环境监测部门联手,开展扬尘污染源解析、扬尘管理长效措施等科研课题;完成全区30个道路扬尘在线监测点的安装,确保重点扬尘污染点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建筑工地扬尘排放状况24小时实时跟踪监控,推进扬尘在线监测数据APP管理软件的应用,不断提升区域扬尘污染防控的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杨浦区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