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场与大城市

25.03.2015  12:57

晨报记者 彭晓玲

都说上海人对生活是最为讲究的,如果不信,去逛一趟菜场,感触就会很深。

买菜的阿姨会佩戴着项链、手镯、戒指,脖子上系着的丝巾也会和衣服的颜色搭配好。

菜场里,堆得如小山般的新鲜蔬菜苍翠欲滴,但摊主还嫌它们的“挑逗性”不够,会精心将冬笋上的泥消去,露出黄白色的笋芯; 鸡毛菜的根也会削短些,再齐齐整整地用红色橡皮绳扎在一起,又在上面细细撒上点水……

在和这个城市长期密切互动后,摊贩们也产生了一些独特的气质:那个被戏称为“菜场西施”的半老徐娘,长期画着精致的眼妆,卖菜时手上还戴了一副塑料手套; 鱼贩夫妻起早贪黑,可是留在老家的儿子却很争气,如今已是上海一个导弹研究所的研究员……

都说了要解一个城市,最好的途径就是去菜场走走,这个大隐于闹市,或是潜藏在陋巷的地方,表面看并不风光,甚至有的地方还有点脏,但最草根、最普通的生活却在这里展现无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而拉近;不管是卖菜者还是买菜者,他们的奋斗、收获、喜悦甚至眼泪都通过小小的菜场串联,并因此更增添了城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