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阳光小屋”有个快乐钮哥 给生病的孩子讲故事
“当初我就是想让孩子们能够开心,能够让他们笑起来。白血病治疗的过程很痛苦,孩子都能努力地坚持下去,你为什么不能。”这是钮骏坚持做公益的初衷和希望,而支撑他一路走来的则是一直保存在他手机里的“那些孩子的笑容”。
钮骏,上海市儿童医院社工部主任。今年是钮骏工作的第20年,前面19个年头,钮骏一直在从事志愿服务。从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长为志愿者负责人;从为了一个孩子,到为了一群孩子,钮骏感受着工作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
孩子们的“钮哥”
让病房不再有哭声
患有白血病的孩子要经常做化疗、骨穿和腰穿,承受的痛苦要比普通患儿多几十倍。但接触这些孩子时间久了后,钮骏发现,孩子们个个都很懂事——有时面对连大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他们一声不吭,蜡黄的小脸上痛得直冒汗珠;有时,咬着牙对医生说:“阿姨,轻一点。”每当看到这种情景,钮骏的心里就发酸,为了能让孩子们在住院期间过得快乐些,他想了不少方法。
1998年6月1日,钮骏刚进医院工作不久,医院在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等社会单位的支持下,成立了一间为白血病患儿提供学习娱乐的场所——阳光小屋,从此钮骏开启了志愿服务生涯。
阳光小屋成立后,儿童医院团委经常组织团员青年在业余时间陪患儿做游戏、讲故事。有一次为白血病孩子过生日,当钮骏看到孩子在吹蜡烛时欢欣笑脸的那一刹那,被那种天真烂漫深深打动。后来,钮骏成了孩子们病房中的常客,陪孩子们一起玩耍,时间长了,和孩子们也熟了,孩子都叫他“钮哥”。
阳光小屋虽然不大,却很温馨,记者看到,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画的画和制作的手工艺品。软软的地面适合小朋友在这里摸爬滚打,两个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靠墙一边还有一架小钢琴。有几个小朋友在阳光小屋安静地看书、做贴纸。如今,阳光小屋每周开展两到三次活动,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以点及面
带动大家一起做公益
从阳光小屋开始,钮骏的身份一次次转变:从普通志愿者到志愿者队伍的组织者,再到志愿服务项目策划者。医院的志愿服务也不断转型升级。“从最初的1.0版到2.0版,现在已升级到3.0版,从满足患儿和家长的‘患儿成长支持’,到满足志愿者服务需求的‘志愿者成长支持’,都完善了。”钮骏笑着说。
最近5年,进入医院做志愿者的人越来越多,每年钮骏会接到很多电话,表示希望来医院做志愿者,从幼儿园的小孩子到退休的爷爷奶奶。钮骏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各个年龄层次的志愿者都能在医院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而且都能有所收获和成长。
以前,钮骏一直反对幼儿园孩子参与公益活动,但自从2014年设立“亲子做公益、健康共成长”项目后,他发现原来幼儿园的孩子也可以参加公益活动。当时,医院有一名10岁安徽患儿恒恒对医务社工说,家里经济实在是太困难了,不想治疗了,希望自己走的时候能把有用的器官捐赠出来,给那些需要的孩子。医务社工把孩子的话告诉钮骏,他很震撼,这些话竟然能从一个10岁孩子的口中说出来,他一定要帮帮这个孩子,他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卖、地铁10号线10个车站募捐,帮助男孩募集治疗费用,但每次活动募集的金额都不大。
钮骏想再组织一场大范围的募集,于是想到了拥有10万多粉丝的医院微信平台。最终,他成功组织了500组家庭、1000多人开展义卖,亲子做公益,钮骏把孩子参与年龄定格在了幼儿园和小学1-3年级,让这些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通过努力把玩具兑换成帮助同龄人治疗的善款,最后成功募集了10万余元。
近几年来,钮骏不断总结,形成了覆盖幼儿园至退休整个年龄段的志愿服务模式。幼儿园、小学,组织亲子做公益;小学、初中,组织参观式职业体验;初中、高中,组织浸润式职业体验;高中、大学,注重培养活动策划组织实施能力;在职,注重发挥专业特色;退休注重情感关怀。目前,钮骏正在和同伴们一起开发“互联网+志愿者”公益平台,希望以后能把志愿服务做出类似“滴滴打车”模式,只要家长的服务需求在平台上发布,就有志愿者接单,点对点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