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民办中小学面谈最关注:孩子的习惯好不好
5月8日消息:文化类科目笔试,不看豪华简历竞赛证书,昨今两天,本市164所民办中小学同时进行了一年一度面谈活动。记者走访多个面谈现场后发现,比起识字量、计算能力等一些培训机构强调的“硬指标”,越来越多的学校达成共识——学生的习惯最重要。
网络图
希望看到真实一面
在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面谈分为3个环节:互相认识彼此、闯关游戏和模仿外教动作和语言。协和双语学校总校长卢慧文表示,有些任务需要孩子独立完成,有些需要几名孩子协同完成,有的则是要整个团体共同完成,以便教师更全面了解孩子的能力。在一间教室内,外教一边喊口令一边带孩子做动作。孩子完成相应动作后,老师还会让孩子们为自己鼓掌。“我们主要考察孩子的观察模仿能力,并不要求孩子会具备多少语言能力。”卢慧文强调,学校最希望看到孩子真实的一面,面谈所有的游戏和活动都没有固定答案,也不需要作任何事先的准备,更不测试学科知识。孩子是否会倾听指令、是否能遵守规则、是否有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和交往能力,才是学校最为关注的品质。协和双语邀请了该校家委会成员前来“观战”,一名家长觉得,细节之处让人暖心——面谈过程中,老师并不只关注表现活跃的孩子,如果有小朋友过于“淡定”,老师也会想办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消除紧张感,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
在上宝中学的面谈活动中,学校设计了“跳跳球”项目来考察学生的协调能力。校长张爱春介绍,这是从学校每年的“体育嘉年华”延伸而来的,希望家长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此外,上宝中学还通过填写表格等方式考察学生信息表达、书写等能力,并要求学生填写一张心理测试问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家长也要接受“考验”
孩子们在教室间穿梭的同时,在不少学校,家长同样接受了任务。在上宝中学的家长报告会上,学校向家长详尽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情况,并强调,“如果学生在外面过多地补课、培训,反而会导致学校作业完成不好,达不到教学的要求,与学校育人理念无法融合。”张爱春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校间的“教育默契感”非常重要。在世界外国语小学和七宝外国语小学,孩子没有笔试,但家长要填写一份调查问卷,通过对一些教育场景的分析,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校方表示,学校希望寻找理念一致、目标相同的教育合作伙伴。
徐汇区逸夫小学校长李川坦言,年复一年,如今的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确越来越强,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的失分,值得引起家长关注。例如,在等候教室,有孩子坐立不定,不听从老师指挥,甚至和其他孩子推推搡搡。老师上前劝阻,一旁的家长却开始护短,以“我们(孩子)还小”为理由帮孩子开脱。面谈现场,又会有一些孩子无法听从老师指令,或者爱抢话出风头。在和家长个别交流时,有家长直接告诉老师,自己崇尚“快乐教育”,对学校必要的礼仪教育、行为规范守则提出质疑。而在李川看来,学校和家长教育理念差异过大,将不利于孩子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