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中小学生年级越高越不爱动 “体商”受重视
上海体育学院“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团队”面向社会最新发布了一份“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结果显示,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总体指数为62.9分。校园体育堪称当前推动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积极因素,但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活动仍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健身效果和意识呈“倒挂”态势。
效果良好 校园体育系重要积极因素
据介绍,该项成果为全国首创,首次运用科学方法和先进理论,获得地区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情况综合评价结果。课题组面向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教师、家长群体,通过11万余人的大样本抽样调查获得一手数据,并结合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指数计算。
经测评,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总体指数为62.9分。其中,体育健身环境指数为66.7分,体育健身行为指数为48.5分,体育健身效果指数为76.3分。
数据同时显示,校园体育是当前推动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积极因素,通过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行为的测评,儿童青少年在校园中的身体活动方式得分为93.5分。这也说明,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效果良好。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学生体质水平得分分别为95.2分、94.1分、94.7分。
久坐致胖 目前健身活动还很“被动”
指数中有一些结果值得引起重视。比如,测评发现,上海市青少年儿童每天“静态生活方式少于2小时”的,平均仅占1成左右。其中,在对小学四年级到高三阶段的青少年的统计中,“静态生活方式少于2小时”的比重在持续下降,在小学四年级阶段的比例为26.8%,到了小学六年级为12.9%,到了初三为4.1%,到了高二最低,仅为2.6%。
据了解,“静态生活方式时间”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对于体质的测评指标,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就是他们在课余时间久坐或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2小时,会对身体健康造成重要隐患。研究表明,久坐将减少身体能量的消耗,造成青少年能量代谢的不平衡,导致青少年肥胖。
调研还显示,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青少年比例,男生为20.9%,女生为15.7%,也呈现年级越高时间越短的趋势。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比例偏低制约了体育在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中的作用。专家提醒,应该让儿童青少年动起来,更要让他们更“有效”地动起来。
再者,从体育健身效果指数得分来看,体质水平得分高于体育健身技能和体育健身意识得分,呈现“倒挂”态势。这说明目前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活动处于“被动”状态。
其实,在家庭环境中,家长支持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占到79.6%,但是家长表率带孩子参与运动的只有56.9%。这说明家长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身体力行方面还有待提高。
“体商”概念 未来或引入体育素养评价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研究团队首席专家陈佩杰说:“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非常理想,这些结果,可能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生体育的结果,但这是一种短暂的现象,如果后面没有支撑,长时间维持一种高位的体质健康水平就很难保证。”
基于指数研发的理论成果,研究团队还提出了衡量青少年个体体育健身水平的“体商”概念。“体商”即青少年个体体育素养,包含了体育意识、知识、技能、行为、结果等要素。
下阶段,市教委将依据国家“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导向,会同相关机构,在全面评估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把整体性指数评价转化为青少年个体体育素养评价的现实路径,最终形成积极的育人导向。
另外,此次调查显示,社区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延伸存在“短板”,综合环境指数仅为34.6。对此,市体育部门表示,正在规划的体育健身事业“十三五”规划中,将着重打造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体育健身模式,在加强家长意识的同时,加大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