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深入推进“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

30.06.2015  21:31
      在今年1月对全市16余万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就“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俗称“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开展全样本调研的基础上,6月初,上海市教委再次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随机抽查了172所小学,对30369名一年级学生家长进行了跟踪调研。此次调研,一方面通过家长的感受反映学校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政策执行力和落实程度,另一方面继续从家长的视角了解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状态。本次问卷回收率为89.98%,比第一期调查问卷回收率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

本次跟踪调研的172所小学在政策执行方面与第一期调查相比普遍有了提高。如:开展“快乐活动日”、组织“家长开放日”、“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不进行书面考试”、“不采用分数评价”、“不排名或变相排名”等六项指数与第一期综合比较有明显提高。

本次调研增加了小学实施“等第制”的情况。结果显示,94.86%的教师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等第制评价,开展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分项评价的探索。数据分析表明,等第制评价改变了分分计较的竞争性,对孩子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教师给等第的频率越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越好,尤其是在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方面。在“教师对孩子鼓励和表扬的频率”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经常或总是”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在“教师对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方面,有92.09%的家长认为教师“非常或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

有效问卷统计结果还显示,本次调研的172所小学的学生学习状态与第一期相比,在“独立完成作业”、“作业完成效率”、“睡眠时间”、“学校适应”、“学习愉悦”、“学业压力”等各方面,同样有较大改善。数据分析表明,学生的睡眠时间充足,学习状态就越好;家长陪读时间越长,学习状态就越差。

与此同时,今年6月上旬,上海市教委相关部门对全市13个区县10余所小学进行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专项飞行调研。调研采用观课,与校长、教导主任、学科教师进行访谈或召开座谈会,与学生进行访谈,查阅作业本与测验卷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各小学实施《小学低年段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的情况。如:高安路一小教师在评价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堂我能行”“课外我会做”记录孩子的学习习惯;曹光彪小学则在语文学科中探索写字习惯和态度情感相结合的分项式五星评价(即姿势星、大小星、笔画星、结构星、正确星);闸北区实验小学在数学学科中不断探索分项评价,用等第加评语的方式呈现学生学习成果;闵行区实验小学针对低年段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的要求,采用作业备案制方式,增加了实践性作业,不断提升作业布置的品质;杨浦区打虎山路一小的数学老师设计了不同的作业批改符号,例如用三角形表示题目没看清楚;用波浪线表明计算错误……这样可以避免以前孩子对于自己错在哪里不清楚的情况,也避免了以前用“叉”的简单方法。

各区县教育局先后制定了区域推进小学“等第制”评价工作的相关文件,区县教研室依据市教研室所编制的《小学低年段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评价指南》,加强培训与专业指导,引导教师不仅关注知识技能,更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引导教师不仅走出分分必较和简单的分数转化观,更要关注评价的激励、诊断、改进功能。

日前,上海市教委在长宁区召开“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推进会”,展示长宁区区域推进小学“零起点”与“等第制”评价的经验,上海市教委强调要进一步把握评价的内涵与本质,进一步关注评价的激励性、诊断性和改进功能,进一步探索评价的实效性,让评价和教学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更积极、主动、灵活地学习。

今年秋季开学,上海市教委将推出新版《上海市小学生成长记录册(1—2年级)》,所有的基础学科都将按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成果”给予等第制评价。同时,本市将继续开展“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飞行调研与专项督导,发现总结更多区县与学校的实践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关政策和机制的协调工作。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也将通过抓交流、抓典型、抓评价、抓改进,督促学校实施到位。各区县教研室将充分发挥专业团队的指导作用,以问题、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标准的分解细化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研究以及评价工具的开发等。各小学将进一步探索评价与教学的融入策略和分项评价的操作性,促进课堂教学的学与教的行为变化,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