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将建成800公里轨交网络 路网将更通畅
■本报记者 茅冠隽 陈琼珂
道路拥堵是一大“城市病”,严重降低了市民的出行效率。“十三五”期间,这一状况将得到改善。按照“十三五”规划草案绘就的交通蓝图,本市将构建安全、畅达、高效、绿色、文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市民出行有更多选择,交通状况更加通畅。
加快轨交扩能增效
到2020年,中心城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重达到60%左右,建成800公里轨道交通基本网络,中心城轨道交通高峰运能比2015年增加30%左右。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摘编自1995年轨道交通1号线通车至今,本市目前已拥有600多公里轨道交通,日均客流近千万人次,大大便利了市民出行。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市民常常“吐槽”出行难:家附近没有轨交站点,即使坐上了车,高峰期出行也有点“遭罪”。
“十三五”期间,本市将坚定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尤其要加快实施轨道交通的扩能增效,按照“一网多模”原则推进多层次交通网络建设。其中,最核心的是完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每天客流承载量将达到1500万,另外还包括松江、奉贤等中心城外围区的轨道交通线路,以及利用现有及规划铁路,发展与中心城轨道交通网相衔接、支撑各区新城节点城市功能提升、与长三角城市相连通的市郊铁路网络。
出了地铁站却很难就近坐上公交车,这是不少郊区市民的烦恼。既有线网运输能力的提升,也是“十三五”期间本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十三五”期间,轨道交通网络和公交线网融合衔接将更顺畅,500公里公交专用道、中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建成,将真正打通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完善城市次支路网
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行里程超过90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通行里程达到1300公里。全面打通“断头路”,加快完善城市次支路网,构建道路微循环系统。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摘编目前,上海铁路北线承担了本市大部分运量,南北不平衡现象严重。加快铁路东站建设,构筑沿海铁路大通道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十三五”期间,本市将加快推进沪通、沪乍杭、沪苏湖等方向的铁路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江苏、浙江两省的陆上通道衔接,扩大铁路对长三角城市的覆盖面。
如果说铁路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那么城市内的次支路网就是“毛细血管”,“大动脉”通畅的同时,“微循环”也不能堵塞。区与区之间、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断头路”的存在,同样影响着市民的出行便利。本市将加快完善城市次支路网,构建道路微循环系统,让低等级道路也能四通八达。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上海将加强静态交通规划和管理,合理制定不同区域的停车配建标准。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进一步增加“P+R”设施建设,在停车矛盾突出区域推进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鼓励在医院、学校、商务楼宇等公共活动场所资源挖潜和共享。
挖掘存量设施容量
坚持小客车总量控制,合理调控小客车拥有和使用。创新交通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公交、道路和停车等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有效引导交通需求。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摘编目前,自驾出行已成为了不少人的优先选择。2015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本市民用汽车拥有量由2011年120万辆增至2014年183万辆。汽车保有量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进度持续“水涨船高”,道路与汽车的比例出现失衡,过度增加的自驾车数量不但不能解决出行难题,反令交通拥挤情况雪上加霜。鉴于此,上海将继续控制小客车数量。
公共交通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很多细节服务还做得不够到位。“十三五”期间,本市将提升交通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建设维护,充分挖掘存量交通设施容量,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舒适度和便捷度。例如,上海今年将开工建设延安路中运量公交工程,或将采用18米长的无轨电车达到每小时运送5000人次的规模,还将新开通20条“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新增76条单行道,建成17条区区对接道路。
[代表委员有话说]
金山区区委书记李跃旗代表说,建设一体化交通体系可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尤其是居住在远郊的人们,对出行便利的渴望更加迫切,这也应该成为相关职能部门追求的目标。目前,金山铁路运行顺畅,下一步沪乍铁路即将启动建设,G320亭枫公路段将从4车道拓宽为6车道,这都将让市民在城市发展中体会到更多获得感。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孙建平委员表示,市委、市政府今年将“补短板”的重点聚焦在严格交通综合管理上,减少小汽车使用强度。到2020年,在延安路、周家嘴路、共和新路等公交走廊上,建设中运量公交模式,使地面公交的日承载量能够达到1000万人次左右。他还透露,“上海正在建设260公里的内河水上高速公路,这将分担很大部分的路上运输,完善市民出行半径,方便换乘,使公共交通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