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时代博士生导师的核心职责与能力提升 学校举办博士生导师工作交流与培训会

08.01.2018  16:30

为更好地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高等教育的精神,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学校于近期举办了博士生导师工作交流与培训会议。会议特邀全国工程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杜朝辉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材料学院江莞教授和研究生部主任、发展规划处处长舒慧生教授作专题报告。会议由研究生部副主任刘晓艳主持。近几年新晋博士生导师和研究生部工作人员参会。

杜朝辉教授以《研究生教育与研究生导师》为题,从研究生教育的定位、研究生导师的责任、做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和学院的改革与创新四个方面,为与会的博导做了精彩的报告。他提出,新时代做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导师,要满足四个要求:第一个就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其次是从严、重导、求新、关爱;再次是要给学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最后是要以身作则,用严谨的治学风范影响学生。他结合对交大机动学院的改革与创新的思考,进一步论述当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五个方面,包含研究生的素质与潜能、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学科研究条件和学术氛围、培养模式和学位论文质量控制、科学规范和高效务实的管理措施。

(杜朝辉教授作报告)   

江莞教授以《研究生导师的基本素质》为题,结合自己科研历程以及作为国家相关基金项目评委的经验,探讨了提升导师个人科研水平和能力,加强科研育人学生团队建设的话题。他认为研究生导师的基本素质有四个,即启发、远见、学识和人品,其中人品是最重要的。此外,作为一个导师,还要有好的心态,要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沟通,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江菀教授作报告)   

舒慧生教授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认识》为题,从发展历程与现状、近年来改革与发展、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认识与思考四个方面,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前世今生”及发展趋势。他说,我国研究生教育始于1917年的北京大学,1981年正式实施学位条例后,于198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今已经招收近70万。现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大国地位日益巩固,正全力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同时,在全面落实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大力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生的学位授权进入了长期规划、动态调整、稳步增长阶段;研究生的教育规模进入了低速化、常态化发展阶段;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进入持续地、稳态地调整阶段;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要着力点,落实在培养模式改革和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上来。为此需要在发展方式、人才类型、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等角度实现全面转变,这都对博士生导师提出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责任。

(舒慧生教授作报告)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人才培养的高端,其中博士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博士生导师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核心力量。此次交流与培训,为近年新晋升的博士生导师个人成长和指导博士生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增强了信心。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努力工作,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水平和实力,为我校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做出应有的贡献。研究生部还专门编制了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工作交流与培训会议文件汇编,把国家、上海市和学校在2013年以来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文件汇编成册,发送给所有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