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数载终圆梦 扎根西部念济情

06.07.2017  17:51

          编者按: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40年间,一批又一批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走进同济校园,他们将青春最美的样子,留在了这里。
          人生最重要的旅程,大学时光美丽又短暂。当栀子花在盛夏洋溢芬芳,又到了毕业生们该和同济告别的时刻了。这个夏天,2017届同济毕业生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他们将带着母校的祝福,施展才华,报效祖国。离别时刻,学校新闻中心开设了“2017毕业季之我的同济故事”专栏,邀请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就业去向的毕业生谈谈他们当年报考同济的原因,说说他们的同济故事,为那些坚韧、执着、充满力量的莘莘学子加油助力!如果你是2017届同济毕业生,渴望将你的同济故事与大家分享,欢迎与我们联系。来信请寄 [email protected]

 

 

 

姓名:占冠元,

院系:2017届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

学历:博士毕业生

毕业去向:西藏自治区

 

 

我想分享的第一个关键词是:难忘!

          回顾过去,有很多难忘的往事:我生长于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小村庄,出生40天后,由于父母都要忙于出工干活,只能把我放在村子里别人家寄养,是他们用米糊将我喂养长大,两岁后由大我三岁的姐姐照顾我。然而,儿时至今,最不能忘怀的事情是:姐姐在初三时被迫辍学,当时她带着初中课本只身南下广东深圳打工,离别时她说她要赚五百块钱回来再继续读书。那年过年回家,她赚了一千块,但是,她觉得家里将来还是没有能力供两个孩子读书,于是为了我彻底放弃了她的学业。这对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初没有能力让姐姐继续读书”,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于是我在周记里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一路阳光璀璨》,当时的我,立志要当一名校长,我的梦想是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书读,就像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所寓意的。

          难忘上大学那年只带了两千块钱,依靠自己的双手挣取学费和生活费,直到今天。读书期间为了生活,我捡过矿泉水瓶、扫过地、扛过钢板、洗过马桶,当我有能力养活自己时,开始辅导姐姐的孩子识字学习,并全部供应小外甥的奶粉,虽然他已经走了。此外我还无偿辅导了5个贫困家庭的孩子。

          每当想起打零工回来借着公共厕所的灯光完成高等数学作业的情景,我都倍加珍惜 这 来之不易的校园生活。

          然而,继续读研读博,常常觉得自己很自私,因为很多父母认为只要你还在读书,他们就会不顾身体健康去拼命赚钱。我父亲就是这样:由于生活过于节俭,他晕倒在工厂里,幸好被好心的老板拨打120救了回来。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不能等到我们有出息了再来照顾父母,养老必须长远规划。为了不让年迈的父母再拼命工作,我就把他们带在身边,慢慢培养他们新的生活理念。

          难忘过去的辛酸与痛楚,然而,过去的终究都过去了,一切的一切都算不得什么。涌上心头的是那些感动的人和事……

我想分享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感恩!

          大家一定清晰地记得收到同济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的喜悦之情,我们胸怀理想、心怀梦想,加入同济大家庭。

          同济,给了我们追逐梦想、追求卓越的空间和舞台。为了不变的理想,硕士毕业后,我放弃了规划局、供电局的工作,毅然来到这里求学。最初没想到上海房租压力这么大,第一个月我们家吃了一个月土豆丝和海带丝。带着父母上学,物质上并不宽裕,但精神上,我很富足。迈入同济这座百年学府,我时刻不忘刻苦学习,经常去旁听一些专业课程,跟随大师足迹,聆听恩师教诲。每当传来我们同济师生的捷报时,我心澎湃不已,便鞭策自己要加倍努力,缩小与前行者的差距。

          在同济:

          我所在的研究室团队马人乐老师每次在例会上都会教导我们:做工程、做设计要时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尽可能用最好的作品去为社会节约资源、创造价值;何敏娟老师在忙碌之余经常找我谈心,询问生活是否存在困难?我的师兄师姐出国前把他们自己获得的奖学金全额给了我;

          这些关心与帮助,一直激励着我去帮助更多的人……

          感恩同济!感恩同济的人才培养:

          同济教给了我们“严谨、求实”的态度,教会了我们“团结、创新”的精神,

          让我,让我们慢慢印上前辈们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与团结友好、热衷奉献的人文情怀。

          在同济读书期间,我结识了愿意与我共度一生的伴侣,我成了家,我和爱人给孩子取名“济怀”,源自“同舟共济怀天下”,以感恩纪念在同济的这些岁月。

我想分享的第三个关键词是:选择!

          有首歌曲的名字叫《渴望》,是我们村同组的一位妈妈因病魔离开前教会给他孩子的。这个孩子经常待在我家,我妈妈做饭给他吃,我辅导他写作业。他常坐在我家老宅的石头门槛上唱这首歌。他每唱一次,我妈妈就偷偷流泪一次。那是我幼小的心灵触动的开始……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我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过得好不好?

          毕业之际,我选择了支援西部建设。身边的人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好不容易从乡村一路走到大城市,为什么要去西藏?西藏的艰苦条件身体可以承受吗?还有一家老小需要照顾。

        我是这么想的:

        首先,做出这个决定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我读书生涯里也一直有这个服务社会的情怀。本科毕业那时候如果有支教岗位我也就去了西部。

          其次,我想,从我个人来说,能读这么多年书,也得益于很多人的帮助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如今毕业了,有这个机会,我就希望能够服务更多对象,能够像在座的各位老师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

        再次,我内心固然舍不得我的家庭,尤其是我的孩子们缺少了陪伴,但是只要安顿好他们了,我将义无反顾地去做我自己觉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些年一直把家庭带在身边,才能放心去西部。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我为了照顾小家而坚持不懈、迎难而上,那么如今毕业了,我想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去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其实,我觉得毕业后选择去西藏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同一届的毕业生中有去青海的、新疆的,也有踏上一带一路建设之路的,或许还有很多同学的“选择故事”是我们不了解的。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人生经历不一样,对梦想的追求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我们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都是同济人,我们都具有同济人的精神和品质!

          最后,我想要再一次表达“感恩之情”:

          感恩同济、感恩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

          感谢我们的同窗好友,我们一起拼搏、一起努力,我们将怀念一起相聚的日子,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

          同时,也要感谢每一位同济人为我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不仅仅“吃在同济”、“学在同济”,而且,在同济,我们正在用世界的眼光看待知识的力量与科技的魅力,用健康的体魄追逐青春的梦想与花样的年华

              再见,同济!今天的短暂离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

          展望未来:无论身在何处,我们一定牢记同济人的使命与责任,传承同济精神,脚踏实地,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同济人!

          祝福同济、祝福老师、祝福家长、祝福同学们、祝福我们每一个同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