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赠"国医大师"一半家产被拒 后捐给慈善机构
虽已年近八旬,刘祖贻教授每周四上午依然坚持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湘名医堂坐诊。资料图片
刘祖贻近照。
每周四上午8时前,一位满头银发,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的老人,总会准时出现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湘名医堂的诊室,做好准备和他的病友们见面,他便是湖南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医大师”刘祖贻教授。
“评选国医大师,是国家对中医发展的重视。国家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感到高兴,更感到一份责任。”年近八旬的刘老说,他对国医大师的理解,就是好好地给病人看好病。
连日来,记者走近刘老和他的弟子们,感受这位苍生大医的仁心大爱。
医术:是首批国家级名中医
刘祖贻1937年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中医世家,自幼聪颖好学,12岁随父学医,系刘氏医学第九代传人。他儿时常目睹父亲诊病处方,耳濡目染,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心,后来还成为首批国家级名中医。刘老少时入读私塾,在国学方面打下了深厚基础,工作后又广泛阅读中西方哲学名著,他解释只有“文理通,哲理通,方能医理通”。
上世纪70年代,刘老就提出对中医这个大概念进行整体定位,发表论文详述中医学与哲学的关系,并对当时存在的“废医存药”、“阴阳五行可废,藏象学说可存”等导致中医界思想混乱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刻辨析,可谓振聋发聩;他通过对温病源流的梳理,厘清了伤寒、温病之争的诸多问题,许多观点新颖独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凭借在理论上取得的重大突破,让当时年仅40岁的他在湖南乃至全国中医界声名鹊起。
刘老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医脑病的发病规律、治疗方法,率先提出瘀阻脑络证的概念,构建了以“六因辨治”为主体的刘氏脑病辨治体系,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带领弟子编著成《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辨治》一书,为病证结合研究中医脑病学的力作。如今,由他一手创建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已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
临床上,刘老对各科疑难杂症的治疗都有丰富经验,对癌症治疗也有独到见解。刘老说,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得正气、护脾胃”,否则身体垮了还怎么治病呢?2011年5月,一位66岁的曹姓患者在某三甲医院被诊断出患有肺癌晚期。当时医院判断患者仅能生存1个月。刘老接诊后,发现这名患者面黄无华,胃胀纳差,并伴有胸闷、腰痛和大便结;另外,其舌苔白、中黄而厚、脉弦细数。据此,刘老判断患者痰毒蕴结,并伤及脾胃。因此,他并未直接使用治疗恶性肿瘤的猛药,而是开出了护脾胃药方。患者到第二次就诊时,病情大有好转,而且在之后的两三年里,病情也非常稳定。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刘老就敏锐地感觉到中医与现代医学免疫学的内在联系,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中药中黄芪、大枣两味药物具有抗流感病毒、诱生干扰素等作用,当他撰写的《祖国医学与免疫学的关系》、《中药复方固表饮的研究》在加拿大“首届国际中国医药针灸学术会议”上宣读时,引起强烈反响。他将多年治疗疾病的宝贵经验与科研相结合,研制开发的固表防感冲剂、昇力合剂、复方黄参颗粒等5个新药,在湖南乃至全国中医界名声斐然。
在2003年抗“非典”期间,刘老以近古稀之年主持全省中医专家组工作,荣获了湖南省人民政府一等功。
医德:视患者为至亲,感谢他比挂号难
“上医治病,官贵乞儿,孤寡贫老,亲疏远近,谨如至亲;瞬命咳涕,肿毒疮疡,岩痰膏肓,感为己身。”这便是对刘老行医的最佳写照。
刘老的大弟子、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内分泌老年病科主任卜献春教授告诉记者,他自1985年跟随刘老看门诊,至今已30年,最让他感动的不是刘老的医技,而是刘老的医德。
卜献春还记得,曾经有一名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中年男性患者,出现在刘老的诊室门口。这名男子来自偏远农村,外伤后导致头痛、头晕时常发作,由于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病发后不能劳作,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了解情况后,刘老没收他任何费用,并给他开了两张处方:一张发作时急用,一张平时调治之用,方中但凡名贵药材全部替换成可替代的草药。走时,刘老还请其吃了饭,为他买了返程车票。后来,男子痊愈后特意送来一块写着“华佗在世、妙手回春”的匾。
“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刘老一直体恤患者疾苦,他的处方价格便宜、效果显著,患者都赞他是‘苍生大医’。”卜献春告诉记者,刘老能用便宜的药绝不用贵药代替;考虑患者挂号困难,对于临时病情变化者常开两张处方,一张治疗急症,一张调治之用。
医院考虑到刘老年纪大了,每日上午的门诊限号20个,但只要有病人找上门来,刘老都会尽力给病人看完,因此每次都看30个以上,下班时已过了饭点。
“虽然刘老的号很难挂,但比起挂号来说,感谢刘老更难。”在采访中,不少经刘老治疗病愈的患者这样告诉记者。刘老的学生也向记者证实,刘老拒收红包是经常的事。他拒收的最大红包有多大?记者也被吓到了,不是几十几千几万,也不是几十万上百万,而是几十个亿!更让人震惊的是,那还不是人民币,是美元!
原来,2003年上半年,刘老治好了某位富商的病。此前这位富商已在好多个国家和地区求诊过,但都没什么起色。于是,他发心愿“谁治好他的病,他愿意拿出一半家产来感谢。”后来,当刘老治好了他的病时,他硬要将自己的一半家产给刘老,遭到刘老的拒绝;富商又提出为刘老建一所医院,刘老也断然拒绝。最后,富商只好将一半的家产捐给了国际慈善机构。
家风:至今住在数十年前分配的小居室里
“刘老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我终身的榜样。”刘老的学术传人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脑病科学术带头人周慎教授告诉记者,刘老常教导他们,医生是至真至善的职业,应以学术研究为本,对待病人要全心全意。
全心全意对待病人已融入了刘老的血液,也感染了刘老身边的每一位医护人员。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现任主任伍大华教授也是刘老的弟子,她告诉记者,数十年来,刘老一直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对待病人耐心、细心,处方用药尽量精简,减轻病人负担。
“我们选择工作岗位时都会征求刘老意见,刘老总是提出最好从事学术研究,多临床、多实践,尽量不做行政工作,不谋权财。”周慎说,他和卜献春等都有机会从事管理工作,但受刘老的影响,他们都选择了以临床为主,担任临床科室主任。
“从医者,不要多买田,不准开药铺。”这是刘氏家风中代代相传的这13个字,对此,卜献春一直都在揣摩这句话,他认为田多了,靠收租吃饭,谁还会辛苦看病,风里来雨里去?自古开药铺没有不赚钱的,钱多了,谁还会在油灯下钻研苦熬?作为一个学术人,生活清贫,才能保证你一心一意把灵魂的关注点聚焦在学问上,才能熬得住寂寞。即使已经是国医名师,至今,刘老还住在医院数十年前分配的一套小居室里。
受刘老影响,女儿刘芳早早就立志学医,做刘氏医学第十代传人。如今刘芳传承父亲的医术,对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疾病的诊治已有丰富经验。她说,自己感受最深的是父亲的医德与为人。“父亲常用刘氏祖训‘凡习医者,不重置业,重传术’来告诫我们,多静心钻研学问,这样的家训让我终生受用。”刘芳说,她父亲从未停止过学习,非常关注西医的新疾病治疗,他对西医新技术的关注与了解,常让她自愧不如,这更激励她追寻着父亲的脚步,继续探索中医的无尽奥妙。
人物名片
刘祖贻
研究员,教授,著名中医药学家,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首任院长。
1937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中医世家,自幼随父学医。为首批国家级名中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10余项,研制开发固表防感冲剂、安神补心颗粒剂、复方黄参颗粒等5个新药,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2014年10月,被授予第二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