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持牌金融机构达1478家 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28.03.2016  23:45

图说:在沪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478家。来源:CFP

  【新民晚报·新民网】今天上午,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在“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媒体通气会上透露,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基本确立了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

  “十二五”时期,上海金融业取得较快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5年,上海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052.2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全市GDP的16.2%,比2010年提高了约4.8个百分点。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总额达9.2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9倍。

  具体而言,“十二五”时期,上海各金融要素市场加快发展,新的市场平台不断建立,2015年底,国务院批准筹建上海保险交易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落户上海,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成立上海分公司,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更加健全。此外,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不断丰富,推出了国债期货、同业存单、ETF期权、黄金ETF、外汇期权等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产品和工具,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462.7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5倍。上海股票、债券、期货、黄金等主要金融市场国际排名显著提升,多个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介绍:“上海市的外资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已占全国半壁江山。”“十二五”时期,上海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形成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国际金融组织首度落户上海,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正式开业,成为首个总部设在上海的国际金融组织。截至2015年末,在沪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478家,比2010年末增加了429家。

  上海保险业也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添砖加瓦。“十二五”期间,上海推出国内首张制造商航空责任保险单、鸡蛋价格保证保险、全国首单防汛墙综合保险和国内首款创业保障保险等创新产品百余项。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目标的决定性阶段。上海争取到2020年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自由开放、创新高效、合作共享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从今天起至4月23日,“长风破浪会有时——‘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回顾展”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大楼举办。(新民晚报记者 钟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