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方向,总有爱的牵挂
最近,一部电影让一只名叫帕丁顿的秘鲁小熊甚是流行。
当露西婶婶把“请照顾这只熊”的牌子挂在它脖子上,与它道别后,帕丁顿的伦敦之旅开启了。此后,无论是遭遇孤独、沮丧或快乐,它都会坐在城市的一角给远方的婶婶写信,告诉其自己所经历的种种。
和帕丁顿一样,我们每个人总会在生命的某个转角,离开亲人的庇护,独自面对生活的阴晴圆缺。只是,我们都记得,不管走到哪里,在家的方向,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的牵挂。
母亲的木箱
徐丽霞
母亲有一只旧式木箱,摆在屋子的角落里,一摆许多年。每次回家,我都很好奇:这里头到底装着什么呢?
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问了母亲。母亲让我自己打开来看,里面全是一件件的童装,小小的,有些已被岁月染了黄。我有些意外,原以为里面会是什么珍贵的东西呢,没想到却是这样一堆我小时候穿过的旧衣服。
母亲深情地拿起其中的一件,那是件黄色上衣,面前有一个孙悟空的图案。母亲戴起老花镜,拿着衣服在灯光下照了又照,告诉我说:“那年呀,你三岁,我把你放在村头外婆家,然后我自己回来了。结果,下午我在巷子里,迎面就看到巷头走来一个小小的身影。那小人儿穿着黄色的上衣,衣服上有个孙悟空——哎呀,我的女儿真乖,这么小就认得回家的路!”母亲一边说,一边微笑。
原来,自我离开家后,每当母亲想我了,她就去打开木箱,看看我从前穿过的小衣服,每一件,都渗透着她初为人母的喜悦,承载着我成长的片段。
如今,我已长大,不能天天陪伴身边,而母亲却用这种方式,留住了过去美好的时光,收藏了对游子的深深思念。
儿子的背影
王瑶
至今我仍清楚记得儿子第一次上幼儿园时的情景:他哭喊着,挣扎着,脸涨得通红。直到老师从我手里接过泪流满面的他,径直抱进校园,他才渐渐停止反抗,却仍啼哭不止,小手固执地伸出来向我召唤。
我悄悄地背过身拭去眼角的泪水,张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我知道他要很久才能平息,毕竟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和家人分开一整天,不能骄纵任性,不能我行我素。从今以后,他要慢慢学会独自面对并解决问题。
时光真的可以塑造一个人。几年的学校生活,让儿子懂得了不少道理,他变得越来越懂事。
现在,每天清晨,我都目送他进校门。他稚嫩的肩膀上背着一个又大又沉的书包,整个身子被书包遮挡得严严实实。他总是半低着头,微伸着下颌,双肩紧紧地拢在胸前,唯恐书包从肩头滑落似的。不一会儿,他那瘦弱的背影就淹没在校园的人群中。
我知道,随着儿子长大,他的背影会越来越远。他可能会出国求学,可能会在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地方安家,可能会从事我所不熟悉的职业……只是,不管他走到哪里,我们一家人对他的牵挂,永远不会褪色。这种牵挂,可能是一个拥抱、一声问候,可能是一个电话、一通视频,也可能是不忍打扰的默默支持。
而现在,他就在我的身边,这种牵挂则表现为妈妈偶尔的“不近人情”。在我的严格要求下,他已经知道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时,他会帮爸爸妈妈端碗刷筷;有时,他会帮从超市回来的姥姥提东西。姥姥通常不忍,而我却鼓励儿子要像个男子汉那样承担,于是,儿子会更卖力地提东西。看着儿子因负重而摇摆的身躯和母亲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我心里五味杂陈。
终有一天,儿子将走出我们的呵护,开始自己独立的人生。但无论他走多远,家的方向,总有我们默默的牵挂。他将接过我们传交的接力棒,肩负起家的重任,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假装不担心
王根霞
从小没有机会离开家独自生活。对年少时的我来说,远方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向往。
上大学了,第一次离家那么远,突然发现其实远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记得刚开学时,寝室里的同学一打电话回家就哭鼻子。节假日,大家更是马不停蹄地往家赶。那份迫切一下子感染了我,让我也恨不得马上飞回家与父母团聚。
大一那年国庆节,我提前打电话回家,刚想跟父母宣布我准备回家的消息,却听母亲说,我和你爸都比较忙,你要没什么事情就在学校里多看看书,或者去找份兼职做做也不错。我酝酿已久的那些恋家情绪,突然被赶跑了。
我心里是有些不满的——人家的父母都巴不得自己的孩子早点回家呢,他们倒好,让我留在这空荡荡的校园里。可时间一长,我倒是很享受每次放长假时学校里那种难得的安静。呆在图书馆里看书,或给杂志社写写稿子,这种独处的时光变得奢侈而美好。
大学四年,每年暑假我都会留在学校找份兼职。有一次,我赶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回了趟家,用打工挣来的钱给父母买了礼物。母亲看到我,脸上满是心疼,但那份心疼眨眼就被她收起来了。她有些激动地说:“我女儿真是长大了!”我假装没听见,大概内心深处对他们还是无法释怀吧。
半夜起来去卫生间,我听见隔壁房间里,母亲在跟父亲絮絮叨叨:“也不知道我们这样做对不对,看她现在瘦成这样,我心里真是疼啊!孩子不知道我们有多担心她……”接着是父亲的声音:“总有一天,她会明白的,现在吃点苦,将来进入社会,肯定比同龄的孩子成熟稳重……”
我心里的疙瘩总算解开了——在亲情里,假装没那么担心你,是因为爱得深。爱得太深,才想要放手让你快乐独立地成长。
后来,每个不回家的节假日,我都会按时打电话回家,与他们分享每天的收获和心得。我知道,其实他们比谁都想知道我在学校里过得好不好。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