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上海家政行业劳动力充裕 平台争“抢阿姨”
今年春节,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本市“保姆荒”现象不突出,很多“东家”也表现得不那么心慌。节后开工第一天,记者又从沪上几家主要的家政公司获悉,不少前一阵回乡探亲的家政服务员纷纷提前返沪,预计今年节后本市家政行业的劳动力供应会比较充裕。
这厢不“荒”,那厢看着也不“慌”,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节后,随着家政O2O平台的火拼大战开始从线上蔓延到线下,并从近一两年来忙于“抢钱”到今年的重点工作——“抢人”,一些传统家政公司的经营者倒是多了一件感到“心慌”的事情。据多名线下家政门店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一些家政O2O平台节后开工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传统机构高薪挖角,抢夺家政服务员,以对接平台不断增长的订单量。经营家政中介一行已经有15年之久的李阿姨告诉记者,这两天,接连有两家家政O2O平台工作人员跑到她的店里,在未谈及合作或签署协议的情况下,要求门店提供家政服务员资源,每提供一个将给门店100元作为报酬。“最难以忍受的是,听同行说还有些O2O平台的工作人员就像发小广告一样,站在店门口堵截,向家政服务员推销他们的资源和待遇,挖角的意图非常明显。”李阿姨说,“我已经警告过手下其他管理人员了,谁私下把家政服务员的资料提供给平台,一律开除。”
平台经济“抢人”的故事,曾在出租车行业引发过一次又一次的轩然大波,传统家政公司的规模与出租车企业相比,更不是一个数量级……心烦、心慌、甚至是心惊肉跳,家政公司老板们该怎么办?记者认为,传统家政公司面对“互联网+”带来的行业冲击波,“心慌”之后还是应当心静下来思考:一方面,与滴滴打车这类平台相比,家政服务虽然是刚需,但使用频次低。不同于衣食住行等基本性需求的高频,家政服务对于大多家庭来说是以低频事件驱动的。雇主选定一名住家保姆,通常一用就是几年;选定一名钟点工后,也至少会雇用一年半载。家政服务员选定一名雇主,也大多是希望有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因此,绝大多数家政服务员是不会去忙于接两三小时的临时订单的。由于家政服务领域活跃用户比租车行业少很多,因此家政O2O平台的经营模式会比滴滴打车更加依赖于量的扩张。
这就给传统家政公司留下了足够的回旋余地。传统家政公司与O2O 平台相比,他们长期积累的优势是既了解客户,也了解员工。“家政员要找好东家、东家要找好家政员,是家政服务业永远不变的道理。”李阿姨告诉记者,尤其是东家资源方面,家政门店植根于社区,哪家老人需要照顾,哪家添了宝宝,门店的“老师”们都已经早早掌握了“情报”,如果说家政O2O平台如今的发展重心是把大把的钱撒在“抢阿姨”上面,传统家政公司完全可以来个逆向思维,比如尝试一种回访客户的常态化制度;到老年护理医院、妇产科医院、企事业单位、社区活动中心开展“好阿姨推介”;完善公司管理架构,推出一对一服务的“大客户经理”等等,从需方入手,帮助雇主找到称心如意的家政服务员,甚至可以向市场推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条龙优质服务。
也正因为有着长期的积累,传统家政门店在如今家政服务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人才培养问题上,也有着自己的优势。家政服务业个性化强,区域特点明显,比如为韩国客人服务要会做泡菜,为夫妻俩都是新上海人的家庭带孩子最好会说上海话……这些培训方面的细微差别,可能不是全国性的互联网大平台所能提供的。面对线上平台在线下“抢阿姨”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实体门店与家政O2O平台应尽快错位开来,前者如果能专注于垂直细分市场,围绕着客户需求精耕细作,在一些垂直细分领域打响品牌,那么即便将来终究被大平台“收编”,也一样能够卖出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