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

12.05.2015  01:56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在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即将来临之际,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了一次上海市民家庭建设调查,重点了解了市民的家庭基本观念和现状,特别关注了家庭社交礼仪关于诸多现实问题的应对措施,以及市民对美好家庭的向往。调查采取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的方式,成功访问了1976位16周岁及以上的上海市民。

一、“家和万事兴”契合了市民对美好家庭的向往

1.家是“家人在一起”的地方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对于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调查显示,41.2%的受访市民(以下简称“市民”)认为家是“家人在一起的地方”,比例最高;其次是“温馨的港湾”,为35.6%;第三是“住的地方、房屋”,为10.2%。选择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的比例最低,为3.8%(见图1)。

图1 市民对家的理解

2.“家和万事兴” 契合了市民对美好家庭的向往

从中国历代的家风家教家训中,可以看到祖先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人生的哲理、处世的德行等都熔铸于这些警句格言之中,使人们从小在家风家教的熏陶中,学会做人、处世,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当问及市民对哪句关于家的俗语最有感触时,选择“家和万事兴”的比例最高,为68.3%,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9.5%)。由此可见,“家和万事兴”契合了市民对美好家庭的向往。

3.美好家庭对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

家和万事兴,反映到日常生活里,大至国家强盛,社会祥和,小至个人生活幸福,事业兴旺,身体健康,均有赖于美好家庭为基础。每个家庭都美好了,社会才会更和谐。

调查显示,97.9%的市民选择美好家庭对孩子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比例最高;其次是老年晚年幸福,为97.8%;第三是个人健康快乐,为95.5%(见下表)。

美好家庭对各方面的重要性评价 单位:%

评价 孩子健康成长 老年晚年幸福 个人健康快乐 社会和谐进步 促进工作学习
非常重要 86.5 82.8 81.5 71.5 66.8
比较重要 11.4 15 14 18.4 22.2
一般 1.8 1.8 3.9 8.4 9.6
不重要 0.1 0.1 0.2 1 0.8
说不清 0.2 0.3 0.4 0.7 0.6

二、孝当先 子要教 财共理 和为贵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孝敬父母、科学教子、勤俭持家、和睦相处等行为规范,与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层面的基本要求是息息相通的。

1. 孝当先--八成市民关心父母早餐吃什么

“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调查显示,86.7%的市民表示会每星期至少一次与父母亲见面或联系。80.2%的市民知道父母亲早餐吃什么,仅17%的市民选择不知道,另有2.8%选择不确定。表明即使工作再忙,也会关心父母的日常生活,并与父母保持经常联系或会面。

然而调查也显示,子女帮父母做家务的情况并不乐观。当问及子女是否经常帮家里做家务时,41.1%市民选择会,48.3%市民选择不会,10.6%选择看情况。

2. 子要教--九成以上市民会及时批评指正子女的错误言行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一些错误,做父母的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教育纠正。调查显示,92.1%的市民表示会及时批评指正子女的错误言行。

分年龄看,16-40岁的青年市民(以下简称青年市民)选择会及时批评指正子女错误言行的比例最高,为94.2%,高于41-60岁的中年市民(以下简称中年市民)的选择(92.8%)和61岁以上的老年市民(以下简称老年市民)的选择(87.2%),反映出市民对教育孩子应该从小抓起的意识较强。

3. 共理财--八成以上市民家庭财务管理不分你我,共同协商

家庭财务管理模式应该如何?是应该分开,还是不分彼此?怎样才更有利于家庭成员感情发展呢?

当问及市民家庭开支应该怎样分担时,83.6%认为是“不分你我,共同协商”,比例最高;其次是“平时AA制,重大项目共同负担”,为12.6%;第三是“你用你的,我用我的”,为3.8%。

三成市民不排斥家庭开支AA制。当问及市民对家庭开支AA制的看法时,69.2%认为是“夫妻之间不该分你我”,比例最高;其次是“可以尝试一下”,为17.2%;第三是“理清经济账有利于减少矛盾”,为13.6%。体现了市民对独立支配各自财务的认同,某种程度上也是理性经营家庭理念的表现。

4. 和为贵--超九成市民发生矛盾时可以冷静对待

家庭生活琐碎,难免发生磕磕碰碰的事情,影响家庭和谐相处。但是每个成员如果善于沟通, 相互谦让,就能化干戈为玉帛。

当问及如何处理夫妻之间遇到的较大矛盾时,市民的选择比较集中,94.6%认为是“双方让一步,等待时机沟通”,比例最高;而选择“用拳头说话,压迫对方让步”仅为0.5%;选择“长时间冷战,等待对方让步”和“不确定”分别为2.6%和2.3%。

当问及市民如何处理长辈和子女之间发生较大矛盾时,60.1%认为是“谦让长辈,尽量不予计较”,比例最高;其次是“据理力争,明确是非曲直”,为23.5%;第三是“谦让子女,尽量不予计较”,为8.4%;另有8%选择“不确定”。

调查显示,84.5%的市民认为建设美好家庭最看重的是“家人和睦相处”,比例最高;其次是“家人身体健康”,为82.7%;第三是“家人共担责任”,为51.1%;仅有13.1%和10.3%市民选择了“生活相对富裕”和“住房宽敞方便”(见图2)。

图2 建设美好家庭市民最看重的方面

三、诚立身 善作魂 勇担责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它向来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以礼相待、有正义感、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等价值理念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凝练总结。

1.善作魂--八成以上市民在生活中有为他人提供帮助

市民习惯主动问候,亲切待人。调查显示,93.8%市民会在上班(上学、邻里)期间主动与别人打招呼问候,4%选择不会,2.2%选择说不清楚。

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已构成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问及市民在生活中是否有为他人提供帮助时,60.5%选择“偶尔”,比例最高;其次是“经常”,为24%;第三是“基本没有”,为15.5%。表明市民在“与人为善”方面,能够做到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也表明社会需要更多乐于助人的氛围和行动。

2.诚立身--近七成市民认同承诺是金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规范。当问及市民有没有目前答应了别人,实际并不想去完成的事情或工作时,68%选择没有,30.7%选择有,1.3%选择说不清楚。表明市民对待承诺的态度是积极而慎重的。

3、勇担责--不到四成的市民会及时劝阻不文明行为

调查中,当询问在街上遇见他人不文明的行为举止,是否会及时上前劝导或制止问题时,43.6%的市民选择不会,36.2%选择会,20.2%选择说不清楚。表明“见义勇为”确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既迫切需要增强市民的责任担当意识,也必须切实增强社会的法治保障。

调查也显示,老年市民选择会及时劝阻不文明行为的比例最高,为56.1%;中年市民为39.7%,青年市民为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