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筹赌资诈骗客户亲戚百万钱财 男子涉嫌合同诈骗被批捕
年近40的丁某本在一家商业银行担任业务主管,主要负责保险、信用卡、理财等方面的事务,生活得还算不错。但自从2013年9月离职后,他开始沉迷于赌博,并为筹集赌资,先后向四人推销虚假理财产品,骗取钱财达一百多万,终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普陀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离职后沉迷赌博
丁某从银行离职后,便开始频繁地前往澳门进行赌博。一开始,他还能赢一些钱。赢了就想赚更多,输了就想翻盘赢回来,这是很多人在赌场时的心情,丁某也不例外,他越陷越深,一个劲地想要多弄一些钱来继续赌。
魔爪伸向亲戚、客户
丁某有个远方亲戚常浩,当他还在银行工作的时候,常浩从他手里买过几次保险。2013年初,出于信任,常浩便委托丁某帮他买些理财产品。之前几次的投资都很顺利,常浩便把借记卡里的钱都交给丁某打理。2014年9月,丁某将常浩卡内的25万多都拿去做理财产品,但是却迟迟不见钱回来。2015年初,丁某找到常浩,告诉他有个理财产品收益很可观,让他再投14万。常浩一想,觉得这些钱不是个小数目,便提议说签个协议比较保险。丁某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一星期后,他便拿着一张盖了章的理财协议到常浩家,常浩收下后便也没多想。
2015年2月,丁某给自己的老客户杨娟打电话,说有个理财产品不错,要不要考虑一下。杨娟基于对丁某的信任便同意了。2月底,他们约在中国银行见面,杨娟将卡内的20万元转给了丁某,丁某则给了她一张协议书作为凭证。没过多久,丁某再次找到杨娟,让她再投资5万元,杨娟照做。到了5月底,丁某又一次找杨娟,对她说最近股市好,让她把房子做抵押后继续投资。于是,杨娟将自己的一套房屋做了抵押,将抵押到的68万元分两次转进了丁某的户头,再次换来丁某的一张理财协议书。
2015年4月,丁某接到了邻居包建勇的电话,包建勇在电话里说想要让丁某帮他办一下保险业务。丁某便趁机对包建勇说,最近有一个收益不错的理财产品,如果有闲钱的话投资一下还是很不错的。包建勇一听动了心。几天后,丁某带着一台POS机到包建勇的单位,并将一份理财协议书交给了他,包建勇则支付了10万元用作理财。
后来,丁某用类似的方法向被害人金俊骗取了30万元。
伪造合同章、协议
按照丁某的交代,他行骗的这些客户、亲戚都知道他已经从该商业银行离职,但他们仍然认为他和银行还有着关系,因此对于他所说的可以帮助购买理财产品的事情并没有怀疑。为了能够让自己的骗术看起来更可信,他从网上找人帮忙私刻了一个该银行的合同章,并按照原来工作时的协议格式,虚构了一份理财协议书。每次从客户那里拿到钱后,他便出具一份虚假的理财协议书,以此来打消客户们的疑心。
然而,这些骗到的钱,在几次出入赌场间就已被挥霍一空。一百多万元的债务不是一个小数目,经过心理斗争后,丁某决定自首。而当这些被骗了的客户拿着理财协议书跑到银行想要兑现的时候,才被告知这些凭证都是假的。
日前,丁某已经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普陀区检察院批准逮捕。检察官在此提醒,大家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尽量前往银行网点办理,并且对销售对象的身份进行核实,以免受骗上当。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