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年学术年会在校召开
11月30日,华东师大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第四次会议在河口海岸大楼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北京大学陶澍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朱庆教授、南京大学李满春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杨桂山研究员、江西师范大学林珲教授、武汉大学张良培教授、北京大学秦其明教授,以及校长助理斯阳,科技处副处长杨艳琴,重点实验室主任、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教授,地理科学学院黎夏教授及重点实验室师生共3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开幕式由杨艳琴主持。
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年学术年会在校召开
首先,校长助理斯阳代表学校对各位学术委员会专家长久以来对实验室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感谢。地理学一直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国内拥有多个“第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地理信息科学已经成为我校地理学传承创新发展重要的建设内涵,成为我国开展GIS领域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他期待各位专家能够继续关心和支持华东师大,并预祝会议顺利举行。
校长助理斯阳致辞
学术委员会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主持。实验室主任刘敏教授首先就“实验室年度和标志性成果”作汇报,汇报内容包括2019年度工作报告和2015-2019标志性成果两个大部分。在回顾了实验室概况与现状的基础上,刘敏汇报了实验室定位、研究方向与主要成果,并在总结实验室现有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实验室未来建设的规划与设想。刘敏详细介绍了地理信息获取与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城市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模拟和调控和全球变化观测、模拟与应对三个方向取得的显著成果,并且强调了实验室在城市地理大数据分析、模拟关键技术及在特大城市应用及服务、城市环境过程、机理及其应用两大标志性成果。
傅伯杰院士主持学术委员会会议
重点实验室主任、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教授汇报实验室年度和标志性成果
随后,实验室成员黎夏教授、余柏蒗教授、郑艳玲研究员分别作了典型成果的专题学术报告。黎夏教授作了全球未来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与水文过程耦合模型的报告,余柏蒗教授阐述了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在研究城市问题中的应用,郑艳玲研究员汇报了城市河口潮滩关键带氮循环过程与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等方面的年度成果。
实验室成员黎夏教授、余柏蒗教授、郑艳玲研究员作专题学术报告
汇报结束后,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对华东师大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年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未来实验室聚焦重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最后,学术委员会经充分研究讨论,建议实验室在今后发展中进一步围绕实验室优势领域和方向,加强交叉和综合研究,进一步凝练标志性成果,凸显优势和特色,为长江三角洲及其流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年学术年会召开
图文、来源| 地理科学学院 编辑| 王睿珺 编审| 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