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家"喜欢呆在实验室 复旦"拔尖计划"助推有志科研本科生

28.04.2015  09:35

大三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纳米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大二开始以第二作者身份在Science发表论文。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试点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的高校之一,从2010年启动至今,复旦已培养了逾200名“未来的科学家”,一些在科研之路上有着出色业绩的“学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复旦大学高教所助理研究员陆一曾对“拔尖计划”学生进行抽样调研,发现这些学生每天睡觉、课外活动的时间和普通学生相差无几,但每周在实验室的时间平均多7小时。“让适合科研且有志于科研的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接受一流导师系统培养科学研究能力”,这是复旦培养“未来的科学家”的特点。

大二升大三的暑假,进入化学系拔尖计划的达佩玫申请加入了刚回国一年的郑耿锋教授课题组,开启了她的科研之路。从给研究生师姐打下手,到独立担纲课题并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她仅用了一年时间完成蜕变。其秘诀之一就是,导师“从不会因为本科生身份而不给予实验的机会”。“即使我在课题组两个月后就提出了独立开展研究的意愿,郑老师也认真倾听并支持了我。那篇国际纳米领域顶级期刊论文的主题就来源于那时。”达佩玫说。

复旦教务部门负责“拔尖计划”的应质峰介绍,“拔尖计划”采用开放式的培养模式,各学院各有特色。比如,物理系采取以科研为导向的分段式培养模式,并有多位“长江学者”、“杰出青年”担任“寝室导师”,全方位指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