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智能算法与葡萄种植——光电学院“AT48GRP51”小队暑期实践纪实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我们来自光电学院的4位同学,怀揣着科技服务农业的梦想来到了上海金山这个农业之乡,开启了一段与葡萄结缘的暑期实践之旅。
我们与上海交鑫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取得联系,驻扎在公司所属的葡萄种植基地。我们的实践任务是从葡萄种植的外部影响因素入手,采集数据,调查研究这些因素对葡萄的生长状态的影响,通过智能算法建立数学模型,从而为葡萄种植者得出优化的种植方案和最佳采摘时间。最后,我们还打算根据调研得到的数据,运用单片机知识,开发一个家庭阳台智能灌溉系统。单片机与葡萄grape的完美结合,我们高大上的队名“AT48GRP51”也就应势而生了。
吃住先行——暑期实践的有力保障
7月9日,我们一行4人到达了位于上海金山区的牛博士葡萄种植园。由于要在此处调研至少一个月,所以我们实践小队首先要解决的是吃住问题。通过前期联系和葡萄园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借住在附近陈马村的一户农民家中。乡下没有餐饮店,也没有外卖,为了解决吃饭难题,我们只能自己开伙,自力更生。乡下的交通也非常不便利,我们需要走三公里的路去超市买生活必需品,同时走更远的路一次买好做一个星期饭菜需要的食材。在这个暑期实践中,除了要每天采集分析数据,我们还需要自己摸索着学习做饭,虽然辛苦,但收获颇多,至少生活技能是过关啦。
汗滴禾下土——高温大棚里的数据采集
我们住的农家大概离葡萄园有15分钟路程。我们每天六点钟起,趁着太阳还不是那么毒辣的时候去采集数据。然而今年7月罕见的高温对我们是一个大挑战,不到上午十点,温度已攀升到35度以上,葡萄棚里更是闷热难耐,气温破40度是常态。每次观测下来,队员们都满头大汗,全身湿透。所幸,葡萄棚里的设施还是比较现代化,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以进行测量,我们的数据采集进行得比较顺利。
我们主要关注的指标是葡萄的糖度。7月到8月刚好是葡萄的成熟阶段,方便我们分析这些因素对葡萄糖度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意外的知识,比如叶片太少光照过多,葡萄颜色会提前变红,但其仍未成熟,这就有赖于人工判断。今年天气炎热,葡萄比往年甜度更高。因为葡萄娇嫩,很多过程比如葡萄的套袋、采摘都是完全靠人工完成的,可以说农民伯伯很辛苦呢。而这也给了我们的调研很大动力,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给农民们提供一些智能支持。
学以致用——科技服务农业
我们实践项目的方案是从葡萄种植处光照强度、空气湿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度、湿度等外部影响因素入手,采集数据,调查研究这些因素对葡萄的生长状态(重量、体积、水分、糖分、色素)的影响,通过智能算法建立数学模型,从而为葡萄种植者得出优化的种植方案和最佳采摘时间。我们希望能够将目前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一个多月的实践中,从实地调查,数据采集,仪器的制作调试,到后来的数据处理分析,我们真真切切地体验了科学调研的过程。这个过程或许还很稚嫩粗浅,但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以及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各方支持——我们倍受鼓舞
这次暑期实践,我们得到了来自学院、葡萄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项目从申请立项开始,一直得到辅导员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学院的经费支持。项目进行中,遇到技术上的难题,专业老师和学长们也总是不吝赐教。7月下旬,学院曹书记和辅导员周老师顶着烈日来到实践基地,关心我们的生活起居和项目进展。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非常感谢上海交鑫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其葡萄基地,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实践的场所,并指定了专业技术人员给我们讲解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还有房东阿公阿婆经常关心我们的住食,尤其是第一天我们差点吃不上饭时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葡萄园里的种植能手老张、热情淳朴的农家阿公阿婆、爱玩粘人的妞妞、田间的鸡鸭鹅、小河中央的渔网,还有园里那一串串香甜的葡萄……这一切让人在离开时才感到不舍。
暑期实践接近尾声。我们目前已离开葡萄园,进入最后的项目总结部分。通过这段时间的调研,我们发现,我们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传统的农业种植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将开辟出更广阔的天地。同时,也只有在实践中磨炼,所学的书本知识才能融会贯通,学习也才更有动力和方向。服务社会、提升自我,这大概就是暑期社会实践的最大意义了吧。
组员每天往返于住处与葡萄园
组员在高温大棚里进行数据采集
调试仪器 分析数据
学院老师的关心支持
供稿:光电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