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传真]“大学生关于社会冷漠态度的调研”暑期实践活动结束[图]
8月10日,为期一个月的“大学生关于社会冷漠态度的调研”社会实践活动顺利结束。这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选择了较为熟悉的大学生群体,以热点话题“社会冷漠现象”为主题,分采访大学生、问卷调研和访谈教师三个阶段进行了调研活动,形成了真实客观的调研结果。
大多数同学认为,虚拟世界导致的隔阂、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等都是导致社会冷漠现象产生和加剧的原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同学们对于“法律欠缺”这一原因重要与否分歧较大,不过大部分同学认为法律欠缺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然而在后期对老师的访谈中,老师们指出法律应该以良好的判例效应引导社会,却不应该越过边界强行把道德范畴的约束规定为义务。
另外,当被问及涉及自身利益的抉择时,同学们虽然有善心,却不太愿意“见义勇为”。可以看出,当没有证人时,同学们的选择偏于犹豫。
大多数同学仍相信社会冷漠现象有改善的希望,并认为大学生应该尽到改善这种社会现象的义务。
在对同学们进行调研后,带着同学们的疑惑,实践团访谈了凯原法学院的杨力老师和指导老师施索华老师。这两次专家访谈使成员们深深认识到自己的思想还有幼稚不足之处,社会问题错综复杂,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轻易解决的,而是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这个问题上,大学生应当挑起重任,责无旁贷。
施索华老师这样说:“大学生要让青春承担责任,让责任把握人生”。“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则国家有希望”。大学生不仅仅在我们国家科技进步、军事强大,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在中国社会道德文化建设方面、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要起到倡导者、推动者和领先者的作用。在我们今天谈到的话题里,大学生要起到改变社会风气的作用。怎么改变?很简单,从我做起。”
“天道酬善”,和谐友善的社会,靠的并不是口头的议论与谴责,更不是悲观绝望和愤世嫉俗。只有切身、科学的切身实践,才能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