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传真]出租车行业调查:探察出行者真实需求[图]

07.09.2015  11:49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改变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当出租车这一传统行业遇到互联网,效率的提升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成为了重要的命题。上海交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打破出租车行业困局:‘互联网+’时代上海出租车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策略研究”紧跟这一时代和民生热点,继对出租车司机群体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访问后,又将目光转移到了出行者身上,了解乘客和用户们对于出租车和专车的看法和评价。

(一)亲历莘庄晚高峰,调查出租车乘客群体

8月8日傍晚时分,实践团队来到了闵行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莘庄交通枢纽,对不同年龄层的乘客展开调查。

周末傍晚的莘庄,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调查队员们在莘庄地铁站南广场的商场和休息区内,对来往的市民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打车软件和专车服务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受到大众热捧,在年轻乘客群体中使用度明显高于中老年乘客,而很多中年乘客甚至完全没有使用过打车软件,一直是以“扬招”方式打车。大部分乘客对专车展现出了包容的态度,但绝大多数人依然担忧专车的安全性(虽然相较于黑车,其安全系数已经提高不少)。受访人普遍愿意尝试在下班后兼职做做专车司机赚些外快,仅有少部分乘客愿意考虑在收入相当高的情况下做专职专车司机。

在商场中进行调查

(二)走进虹桥交通枢纽,访谈候车候机乘客

8月28日下午,实践团队远赴虹桥交通枢纽,对航站楼和火车站候车旅客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虹桥交通枢纽是上海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集火车、飞机、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每日客流量极大。候车大厅里的乘客年龄分布广、职业差异大,能有效地丰富调研的样本多样性。

调研小组首先在航站楼的候机厅内的多个等候区域进行调查,机场的商旅人士众多,普遍拥有私家车,使用打车软件和专车的频率也更高。考虑到这一点,团队为问卷增加了有关拼车的调查内容,探究他们对合乘出行的倾向和态度。

随后实践团一行来到人潮汹涌的虹桥火车站候车大厅,兵分多路,在不同候车区域展开调查。由于候车旅客大多时间充裕,部分商旅人士打车需求大,此次调研进展较为顺利。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小组成员还不忘与旅客交流对这一热点问题的看法,有些热心的被调查者还真诚地为团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对女性乘客进行调查

对男性乘客进行调查

向被调查者解释问卷中的问题

与被调查者沟通

实践团队虹桥机场合影

实践团队虹桥火车站合影

(三)互联网服务便捷性广受欢迎,出租车仍然被需要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超过80%的出行者认为打车软件出现后,坐出租车变方便了[1](方括号中数字对应图中相应数字的结果)。同样,超过60%的出行者认为专车的服务要比出租车好很多[2]。在公众普遍认为基于互联网的新出行方式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基础上,更加激进的观点会获得普遍支持吗?针对“滴滴快的、Uber等叫车平台完全可以替代传统出租车公司”这一观点,被调查者的态度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其中,持反对意见的超过40%,明确表示同意的大约35%,反对者稍占上风[3]。由此可见,虽然乘客们对出租车的口诛笔伐从不间断,但真要判传统出租车“死刑”时,反对意见是占上风的。为了更深入地探察乘客们的真实需求,我们设计了更细节的问题。针对媒体和日常中人们抱怨的“打车难”问题,超过40%的人选择了中立的态度,扬招是否真的难以打到出租车看起来是众说纷纭[4]。而“不论专车还是出租车,能打到车、快点到就行”的观点获得了超过七成被调查者的支持[5]。进一步地,如果没有优惠券,专车也并非完全失去用户,有近四成被调查者仍然倾向于继续使用专车[6]。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大多数人仍然关注出行的基本需求,而出租车司机的态度以及车内环境等附加服务在更加优质的专车出现后成为了众矢之的。专车和出租车作为两种不同的服务形式,都存在相应的受众群体,一刀切式地完全舍弃一方显然并不明智。

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出租车司机罢运,有近80%的乘客持反对或中立意见[7]。专车的安全问题,分别有近四成和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不会让自己的家人单独乘坐或从事专车服务[8,9]。而面对坊间盛传的专车司机月收入轻松过万的诱惑,超过半数的被调查明确表示不会去做专职专车司机[10],而对于兼职司机,这一比例降为30%[11]。

拼车同样是共享经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过程中值得关注的话题,总体而言,大多数人对于这一出行方式呈开放态度。其中,有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愿意让其他人乘坐自己的私家车共同分担路费或持中立态度[12],而愿意搭乘别人的车合乘出行或中立的被调查者比例更是达到了80%[13]。

调查结果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