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委书记汪泓:聚焦“大平移”向创新城区转型

23.01.2015  11:56

   我们提了三个字:“大、平、移”——大数据、平台经济、移动互联网。通过“大平移”的包装,原先的钢铁产业不仅不是累赘,反而会是宝山的后发优势

   上海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缺不了制造业,而宝山能不能通过“大、平、移”让制造业焕发青春,就决定了宝山对上海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贡献度

  东方网1月23日消息:曾以重工业著称的宝山区,去年成了全国六家“工业电子商务示范区”之一,又被授予全国首家“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悄然集聚1.5万户移动互联、电子商务企业。发那科机器人、玛瑞斯3D打印等行业龙头企业,也相继将核心研发部门搬到宝山。

  上海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并不具有深厚科创传统的宝山,是否会上演一场“逆袭”?宝山区委书记汪泓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个工业大区向创新城区的转型,不只是“无中生有”。

   老工业区”也有后发优势

  记者:在很多人眼里,宝山的“工业区”形象挥之不去,布局科技创新好像是“无中生有”。您怎么看?

  汪泓:从表面上看,宝山发展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确是“无中生有”,与一些地区比,我们并没有科研院所集聚的底蕴,高校集聚度也不高。但宝山并不是没有基础,更不是没有需求。

  制造业在宝山曾经是个朝阳产业,持续了几十年,现在正到了通过以科技引领、通过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变革来提升产业能级的时候。互联网对上海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前一轮互联网产业的兴起更多是依赖消费者发展的“消费互联网”,占据先机的是中心城区。而现在新一轮调整升级已经开始,重点是植根于产业的“产业互联网”。你会发现,这方面宝山有极大的空间优势。

  记者:空间优势是否首先是土地资源优势?

  汪泓:宝山确实是一个“有资源”的地方。当中心城区因为土地紧张需要依靠垂直商务楼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生产制造、高端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创意车间、创意工厂、研发总部、大数据集成中心、平台经济交易大厅等等都集聚在一起。

  但这个资源优势不是随意增加土地指标而来的,它必须来自充分的“腾笼换鸟”。我们的老厂房、老码头、老堆场、老工厂基地需要转型,它们就是可观的空间。像南大地区、吴淞工业区这样的大型改造地块,如果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把它们做好了,就是整个城区的新一轮腾飞。

  记者:宝山原先的制造业基础,怎么踩准科技革命的节拍?

  汪泓:我们提了三个字:“大、平、移”——大数据、平台经济、移动互联网。通过“大平移”的包装,原先的钢铁产业不仅不是累赘,反而会是宝山的后发优势。

  比如钢铁产业,过去我们炼钢、采购、销售是一个链条,现在我们做平台经济,仍然把钢铁企业作为支撑,但通过构建大宗交易服务中心等平台,把它的生产载体和服务链延伸了,销售模式也改变了。我们和宝钢联手打造的钢铁交易平台,就在相当程度上利用平台经济和移动互联网改变了销售模式,它的客户在不断增长,一开始做宝钢的钢材交易,现在开始涉足全国甚至国际的钢材市场,并且开始引领价格、信息供应链。

  国外也是这样,转型绝不是不要制造业,而是想办法怎么做出制造业的“微笑曲线”,把产业能级提上去。上海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缺不了制造业,而宝山能不能通过“大、平、移”让制造业焕发青春,就决定了宝山对上海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贡献度。

   环境”的便利化与个性化

  记者:这几年宝山引进了不少国内外的高端制造业企业,比如发那科机器人,但他们大多数只带来了生产环节,更核心的研发环节并没有带来。而去年,发那科机器人二期和玛瑞斯3D打印,都把研发环节搬来了。这个变化说明什么?

  汪泓:能引进高端产业的“高端”环节,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这些项目的引进,也是对我们前期转型成果,尤其是为转型营造的大环境的肯定。玛瑞斯在考虑中国研发总部选址的时候曾经犹豫再三,宝山最终打动他们的,其实是我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定决心和制度性努力,这是他们最看重的环境。

  这也是对我们政府工作的一个启示。在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下,政府应当努力的方向跟过去有很大不同。有一家大型科技企业的负责人跟我说,你们不用跟我讲这块土地多么便宜,我看重的是这个空间能不能形成创新元素成群结队的集聚效应,能不能发挥辐射作用。所以,宝山要考虑的就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更不是单纯的给优惠、给政策。政府要更多地从战略高度考虑问题,也要不断地想想,适合科技创新的“环境”打造好了没有。

  记者:怎么进行战略性考虑?

  汪泓: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必须站在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找我们的立足点,去抓住发展机遇。对宝山来说,特别要考虑怎么在高科技引领下,把产业技术和我们的城市发展互动嵌入起来。同时,也更要呵护一种市场竞争的氛围。政府要发挥好杠杆作用,让更多企业在市场上把产业结构盘好,并且通过服务和引导,形成人才、资源、政策、金融、产业配套相对集中的好的创新发展环境。

  国外对“环境”非常重视,包括整个城区的人文资源、服务资源、信息化程度等等。你服务不到位,创新人才就觉得不方便。所以我们这几年产业转型的同时,城市功能也在不断谋求转型,同时不断提高政府效能。

  记者:就宝山而言,打造“环境”最需付出的努力是什么?

  汪泓:宝山要聚焦两个方面。一是“便利化”,我们要让研究机构和企业把精力集中在创造创新上,而不是在与政府搞关系上,那么就要以企业经营“便利化”为目标,继续减少冗余的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加快审批的办理时限,提供更加便捷的企业服务。二是“个性化”,企业要考虑激发人才的创新精神,政府就要考虑通过好的环境来留住人才。比如我们移动互联网企业集聚量大,企业里年轻人比较多,那么相应的人才政策包括租房政策就要跟上,起码居住证办理效率要有保证,这样才能够让人才感受到我们的效率和开放度,才能安心、开心地开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