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菜篮子”价平稳食安全 社区直供单点覆盖千余户居民
时值“夏淡”期间,申城百姓的“菜篮子”依旧供应充足。记者昨天从市商务委了解到,本市每天消费农产品约有7万吨,目前全市已经有25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约1000亿元。此外,生鲜配送、智慧微菜场的建设推进,覆盖了各个渠道,让农产品零售得到了有益补充。
社区直供,单点覆盖千余户居民
“从家里出来,步行不到百米,就能买到新鲜的基地直供蔬菜。”家住天东小区的居民汪先生提着大包小包乐呵呵地走来。不远处的小区一隅,摆着几个固定的摊位,从新鲜的绿叶菜到番茄、土豆、香菇,再到餐桌上常用的酱油、冰糖,几十种商品应有尽有。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小区由于相关工程建设影响,距离菜场超市较远,应老百姓需求,蔬菜直供于去年开始进入社区,一周两次。事实上,蔬菜直供在静安区已经开展多年,体量也不断壮大。直供服务项目负责人王宏刚告诉记者,农产品基地直供,不仅方便了本小区居民,也辐射了周边几个临近社区。“这个直供点覆盖了300多户居民,有些较大的网点可覆盖千余户居民。”
由于所有的蔬菜都是基地直供,因此价格比菜市场还便宜10%以上。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蔬菜在明码标价外,标价牌上还张贴了一张农药残留检测报告,检测数据均一目了然。王宏刚表示,蔬菜直供进社区提供的不仅是方便和实惠,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做到严格把关。“所有15家服务企业都经过区商务委、市场监管和相关街镇等单位的审核。从营业执照、食品流道许可证等证照,以及服务企业的经营品种、食品安全、服务规范和居民需求的切合度等方面,进行一一把关。由于蔬菜损耗率较高,很多企业在这个项目上其实并不盈利。”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目前静安区已经设置社区直供网点70余个,为推进“3510”(步行3分钟到菜点、5分钟到菜店、10分钟到菜场或超市)的“菜篮子”供应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的补充作用。全年5000余次的进社区服务,直接受益居民达170余万人次。
平价菜摊位确保菜价平稳
“大白菜0.9元/斤、番茄2元/斤”上午9点半,正是洛平菜场最热闹的时候。平价菜摊位前,不少消费者正在挑选番茄。记者看到,这一天的平价菜价格比市场价便宜了一半。
洛平菜市场经理黄义松告诉记者,每天菜场里都会推出四样平价菜品,根据时令的不同,菜品有所变化,在绿叶菜的基础上,还会增加土豆、萝卜等时令蔬菜。“我们菜场的十几家摊位轮流销售平价菜,当天销售的摊位可以获得100元的补贴,到了两淡、三节时,补贴上涨至200元,销售摊位也会增加至3-4家。”他说,虽然只有几个品种个别摊位销售平价菜,但却会适当抑制其他摊位、其他菜品的价格上涨。
市商务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上海销售的绿叶菜主要来自本市郊区,一旦出现极端的高温、极寒天气,都会对市场的供应、价格产生巨大影响。“平价菜保证比市场价格低20%以上,能够有效稳定菜价。”
已经在全国建1100个供应基地
市商务委副主任吴星宝表示,本市每天消费农产品约7万吨。除绿叶菜外,约80%以上货源由外省市提供。为了确保供应,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25家,年交易量1200万吨,交易额约1000亿元。“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作为主中心批发市场,年成交量515万吨、成交额375亿元,占全市批发交易总量、交易额的四成左右。而在浦东还将建设新的上农批,实现一级批发,让浦东地区的菜价进一步下降。针对部分农产品区域批发市场规模较小、能级不高、管理粗放、秩序较乱的问题,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从2012年的51家减少到2016年的25家,预计到2020年仅保留15家。”
数据显示,上海在全国建立了1100个农产品供应基地,在丰富上海市民“餐桌”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今年元旦、春节期间,蔬菜、肉类、水产市场供应丰富、价格稳定,蔬菜价格大幅下降14.1%。
以“干掉中间环节”为改革方向,“菜篮子”的流通效率进一步提高。吴星宝指出,上海已与外省市蔬菜主产区建立紧密型产销合作关系,把蔬菜包装、统一标识、物流标准、全程追溯等现代管理经验延伸到产地,在山东临沂、江苏徐州、海南等地建立了总面积达4万亩以上、10个规模化外延蔬菜基地,从源头保障质优价美的蔬菜进入上海。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