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为何各个方向都一样?天文学家科普“宇宙学原理”
13.03.2017 14:03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3月12日是国际天文馆日,以“侬好!天文馆”为主题的2017国际天文馆日主题活动在上海科技馆举行。充气式球幕电影、“天之文”论坛、设计“自己的外星人”……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建设指挥部推出一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科学小讲台”引导孩子们设计“自己的外星人”。
国际天文馆日于1995年起源于意大利,得到欧洲其他国家天文馆的积极响应。随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天文馆加入,国际天文馆日得到了广泛认可。如今,国际天文馆协会将每年三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国际天文馆日。其目标是向公众宣传天文馆的工作和意义,增进国际天文馆协作,使公众认识到对太空的探索和对天文学的了解是受益终身的活动。
活动现场最吸引人的是一个直径6米的充气式球幕,用来展示璀璨星空和放映天文科普影片。在星空展示环节,呈现在观众头顶的是城市夜空很难见到的繁星点点。天文专家用激光笔,告诉大家北斗七星在哪里,猎户座、人马座等星座所在位置。孩子们看了都大呼过瘾。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展示部部长林清介绍,正在临港地区建造的上海天文馆,将设置比这个球幕大得多的光学天象厅,能够逼真地模拟星空,还会力争做到真人讲解,与观众进行互动,让游客喜欢上天文。如今,城市光污染比较严重,即便在一些农村地区,浩瀚银河也看不到了。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天文馆天象厅的科普价值将得到充分体现。
游客排队观看球幕电影。
在科技馆报告厅,“天之文”论坛邀请到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沈世银,为听众讲解宇宙学原理。这个原理又名哥白尼原理,一言蔽之,即“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匀而且各向同性的”。形象地讲,我们在大洋里乘船,往四周望去,发现都是茫茫一片海洋,就可以说:“海洋是均匀而且各向同性的”。与之类似,我们通过天文望远镜对宇宙各个方向进行观测,发现都是一片浩瀚星空,没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在整个宇宙中,没有中心。也可以说,任何地方都是中心。”沈世银说。
宇宙学原理看似简单,却是过去500多年内,一代代科学家不断探索才得出的结论。在古代欧洲,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了16世纪,哥白尼发现太阳才是中心。此后,赫歇尔发现,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但他认为太阳处于银河系的中心。到了20世纪,沙普利通过观测到的球状星团,指出太阳并非银河系的中心。1920年,美国科学院发生了一场“大争论”:沙普利认为,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许多星云都在银河系内;柯蒂斯则认为,这些星云都在银河系外,宇宙中有大量类似银河系的星系。事实证明,柯蒂斯是对的,银河系也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整个宇宙是均匀而且各向同性的。
沈世银告诉听众,由于天文观测发现系外行星大量存在,所以地球几乎没有特殊性,但仍有一点目前是特殊的,那就是这个星球存在生命。DNA分子结构发现者弗朗西斯·克里克坦言:“一个拥有我们现在所有知识的诚实的人也只能说,在某种意义上,生命的起源在目前看来几乎是一个奇迹,因为必须满足太多条件才能使其发生。”沈世银说,如果地球生命不是特殊的,那么银河系中就会存在大量生命,而且其中一部分智慧生命的文明程度,必然高于人类。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费米悖论”:我们为何还没有发现外星人?对于“费米悖论”,有很多解释。其中一个解释是,地球出现生命是宇宙中的特殊现象。在这个问题上,宇宙学原理失效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择原理:存在许多宇宙演化模型,人类生存在其中一个宇宙模型中。假如我们不是身处当前这个模型,那么就不会产生我们。
如果你觉得“天之文”论坛的内容不适合儿童,那么可以让他们来到“科学小讲台”。科学老师带领3岁至12岁的孩子读天文绘本,做手工艺术品,设计“自己的外星人”,玩得不亦乐乎。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展示教育主管施韡表示:“今天的国际天文馆日主题活动好似一个小型天文嘉年华,游客在这里看到的、听到的、玩到的,将来都会在上海天文馆出现,而且毫无疑问,届时会更加精彩纷呈。”(作者:俞陶然) 【来源】解放日报
本文来源: 科学技术委员会
13.03.2017 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