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组织新生写家书:一夜之间孩子就懂事了

07.11.2015  11:42

   宁波大学阳明学院组织新生写家书,家长评价——

   一夜之间,孩子就懂事了

  宁波—日喀则—宁波,8000多公里的路途让索朗曲珍的等待格外漫长。前几天,爷爷索朗次仁的回信到了:“收到信很惊喜,孙女长大了,懂事了……写信方式很好,以后要再给家里写信。”索朗曲珍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感情,抱着室友流下幸福的眼泪。

  今年开学后不久,宁波大学阳明学院组织了来自68个班级的2907名大一新生写家书。“写一封家书、算一笔账、做一张作息时间表、读一本好书……”为了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阳明学院自2008年成立时,就开始推行“十个一”活动。其中,写一封家书,成了新生整理思绪、寄托情感的最好方式。2015级临床医学的索朗曲珍就是在主题团日活动上用藏语给自己远在西藏的爷爷写了长长三页信纸的家书,汇报到宁波后的学习、生活,介绍了宁波和宁波大学的情况,也表达了对长辈的感恩之情。

  阳明学院党总支书记史宏协表示,“一封家书”承载的不仅仅是平安、思念、祝福,它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里的精髓。“一封家书”把新生刚进入大学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家人的思念、感恩进行整理,传递给家人,这也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重要作用的实践。

   家书的温情教育

  “当你还很小的时候,妈妈花了很多的时间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穿衣服、系鞋带;教你做人的道理……”宁大阶梯教室里,2015级工商管理类3班的新生正在观看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视频。观看视频、分享与父母之间的小故事、给父母写信,这是“写一封家书”活动的三部曲。

  视频拉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来自广西的黄小梅握着手中满载思念的信笺,泣不成声。都说家书抵万金,但她的书信却无法找到收件人。

  在黄小梅3岁时,父亲意外去世。这次活动,她选择了写家书给天堂里的爸爸,也借此机会跟爸爸好好说说自己这么多年的成长经历。“现在的爸爸对我很好,从来不会让我感到自己是个外人。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成了一名大学生了。”信中,她和父亲聊着家常,还提到了对母亲的歉意,对父亲的感谢,以及对新家庭的满足。

   90后大学生的心思

  “爸爸妈妈,我很好,不用担心我。”“爸爸妈妈,学校里的学长学姐都很亲切热情,我认识了很多人。”“我会认真学习,争取拿到奖学金的。”报喜不报忧,几乎是每个新生的选择,饱含着对父母的深情,这些9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第一次写信。

  材化类1班邱乾坤同学的家书中没有什么华丽的抒情语句,写的全是生活中的琐事。由于他的腿走路有些不方便,更加希望远方的父母不要太担心,“写家书的形式很特别,有些说不出口的话可以写在纸上”。

  来自新疆的学生小娜,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坐了近一个星期的车才辗转来到宁波大学。这封家书她不确定要在路上走多久,而且就算收到,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也许无法完整地读下来。但是小娜坚持要寄出去。她说,埋藏在心里的爱,这次一定要说出来。

   我们听到了女儿平时不曾说过的话

  2907封家书,68场主题班会,从定制、发放统一的信纸信封,搜集整理地址信息,到统一整理邮寄书信,为了举办这场活动,阳明学院的老师前前后后忙碌了许久。

  家书寄出去不到一个星期,却陆续收到不少退信。家庭地址不详细,收寄件人没写姓名、位置写反等各种理由层出不穷,让负责本次活动的辅导员王智腾哭笑不得。“互联网时代,同学们已经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联络方式,让同学们写这一封家书,是希望同学们能沉下心来,认真地整理思绪,体会鸿雁传书的魅力。”王智腾说。

  不少家长表示,收到的是意外的惊喜。临床医学1班腾翔的父亲第一次接到孩子的信,特别开心:“孩子介绍了学校的情况,说自己在学校很好,让我们放心,也让我们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懂事了。”机械类3班蔡欣悦的父亲表示,作为家长,十分感激学校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来更深层次地了解自己的女儿,“在中国家庭里,父母与子女之间总有不想说或难以说出口的话。但一封家书让我们听到了女儿平时不曾说过的话”。

   (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游玉增 郝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