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攀比谁的错?

31.08.2015  16:01

  快开学了,不少家长又忙上了,他们的“教育账本”添了不少新条目:从海外代购5000元的书包、购置各类品牌文具用品和新型电子产品、添加日常服装,甚至到孩子上下学乘坐的“座驾”……家长忙碌的背后,是孩子的攀比心理在作祟吗?

   抱小团体,比车比旅游

  临近开学,一位学生家长正纠结:要不要换辆进口车?原因是孩子已多次提出,班里不少同学的父母接送都开进口车,但自家还是一辆国产车,感觉很没面子。这位父亲说,换辆新车本无妨,但如果换了,是否会加重孩子的攀比心理,以后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但如果不换,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开学之前,不少家长为孩子准备了新装备。仅一只学生用的书包,可从数百元至上千元不等,还有家长不惜从海外代购数千元的书包。也有年轻父母追求成人的品牌文具,有的一支铅笔要20多元。此外,家用电子产品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中,像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型号要求与时俱进。

  除了拼学习用品、服装等硬装备,还有比拼“软实力”的。开学前的返校日,孩子们聚在一起就议论:暑期里出国去哪旅游了。有的美其名曰“游学”,实则“比拼”谁家出国跑得远、度假路线更热门……在个别民办学校,还有家长称: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容易“”成小团体,家境好的同学热衷互相交朋友,平时较少和其他家境一般的同学讲话。

   小一新生,老师做规矩

  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家长觉得,孩子年龄过小,还没有攀比意识;但到了中学,就容易显现攀比的苗头。

  为避免小学一年级新生早早染上攀比风,学校纷纷定出新规矩。黄浦区复兴东路第三小学教导主任李玉琴说,学校对一年级新生日常学习用品有明确的要求和建议。如:书包大小适中,无需拉杆;提倡简单、轻软的两层笔袋,如果太过花哨,上课时反而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铅笔宜选择最普通的2H铅笔。所有学习生活用品上,勿忘贴上小朋友的“名字贴”。

  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上课时喜欢踊跃举手发言,但万一老师没请他回答,会立马不高兴。还有的孩子超前学习,感到上课内容都懂了,甚至课堂上会直接向老师指出“这题目也太简单了”。在李玉琴看来,新生的学习好习惯培养很重要,尤其要注意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至于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学校并没有强行规定。不过一名教师告诉记者,目前课堂上肯定不允许学生使用电子产品。

   新版守则,不比吃穿戴

  开学前夕,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这是继2004年发布后,《中小学生守则》10年来的首次重新修订。新修订的版本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明礼守法、诚实守信等,同时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等内容。

  “新版学生守则提出‘不比吃喝穿戴’很及时,也很有意义,符合现在时代的需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中心特聘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陈默认为,其实孩子本无攀比意识,倒是父母在有意或无意中给孩子灌输了社交圈、人脉关系、比较等思想,孩子才会有这样的心理。孩子周围“比较”氛围过强时,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特长爱好,如果家长凡事处处比较,可能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他们也会在小伙伴之间比拼那些表面、外在的东西,结果导致过于“物质化”。

   记者手记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家长抱怨教育成本日渐高涨。但孩子攀比背后,到底是谁的错?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父母从小就给孩子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住最好的,在他们还不认字时就已带着周游列国、尝遍美食;还有的父母动辄就用时尚手机、iwatch等许诺奖励孩子考试取得进步,造成不少孩子缺乏自身努力上进的意愿。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能从这面“镜子”中照见父母待人接物的规范。同样,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们的言行举止也能“映照”出父母的行为方式,乃至性格思想。其实,今天孩子出现的问题,折射出的是成人的世界。孩子喜欢攀比,亟需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