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打造“行走的课堂” 提升“四史”学习实效

13.07.2020  16:30

我的外婆家就在愚园路上,童年时无数遍走过这条百年马路,本以为自己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了,然而通过这次‘四史’调研,让我重新认识了这条马路,重新认识了上海。调研中,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艰辛!”在《寻访愚园路的红色印记——我身边的上海“四史”》调研后,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红色文化服务团队志愿者代表华旻颇有感触地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寻访愚园路的红色印记)

为进一步推动疫情期间“四史”教育学习走深、走实、走心,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红色文化服务团队精心设计“读四史”“宣四史”“践四史”等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家乡“四史”教育实践调研活动,以线上线下联动、课内课外结合的方式,打造“行走的课堂”。活动突出红色资源在“四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30余名团队成员调研足迹遍布20个省份,寻访当地红色纪念馆、调研当地红色地方史、挖掘英雄人物事迹、地方革命故事、革命歌曲等,引导学生以史为镜,知史爱国,探寻“初心之源”“奋斗之魂”。

谈到举办活动的初衷,团队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李颖慧说:“红色应当成为中国青年骨子里最深沉的底色,生命里最璀璨的亮色。做弘扬红色文化的领航者、护航者一直以来都是团队服务的核心所在,在学院指导下团队成功举办‘四史’教育实践调研活动,不仅是团队凝神聚气,以‘四史’实地调研‘第二课堂’引发‘全民红潮’的一次创新探索,更是进一步推动广大青年深入传承红色基因的一次成果汇报。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调研绍兴鲁迅纪念馆)

在“学四史”行走课堂中,同学们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制作采访视频,手绘、朗诵等美学手法多种形式抒发情感,展示“四史”调研学习成果和学习体会,进一步强健了体魄、锤炼了意志、坚定了信念。“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进一步了解到家乡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方燕在调研报告中表示。来自浙江绍兴的2018级硕士研究生施金超深入绍兴鲁迅纪念馆调研,多角度解读鲁迅精神当代价值,并手绘鲁迅先生画像表达敬意。“鲁迅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更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在世的五十余年中,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黑暗时刻,但是他拒绝沉默,在文化战线上开展革命斗争。这份革命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要秉承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讲解“红色长廊”系列主题展览)

在积极打造行走课堂的同时,马克思主义薪火红色文化服务团队还深入“基层一线”,主动服务区域化党建,团队先后为上海市松江区、长宁区近20家基层党建部门提供国家重大事件纪念日等特色党建红色文化服务方案,举办大型活动近30场,覆盖人群超过20000人。例如,作为第4期“红色长廊”系列主题展览——《新中国史人物篇——从瑞金走出的开国元勋》讲解员,团队成员线上接待多批次参观学习团队,为大家生动讲述12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国元帅在瑞金的革命故事,进一步加深大家对于党史、新中国史的理解和认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赴东华附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参与活动的组织宣传,使我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党的事业更加有信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薪火红色文化服务团队成员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