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凯原法学院开展“铭记党史国史,讲奉献有作为”主题教育[图]
为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12月21日下午,凯原法学院党委在学院202报告厅召开“铭记党史国史,讲奉献有作为”主题学习会。本次活动邀请到媒体与设计学院原党总支书记李彩英出席,参加活动的包括学院的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近百人。
活动正值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李彩英的讲话主要是围绕着交大学子“爱国”、“奉献”精神,讲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创办历史和重庆交大分校的创建,并以黄旭华院士的事迹展开。
李彩英从闵行宣怀大道、“请设学堂片”奏折碑开始了讲座,19世纪末民族危难重重,洋务运动重臣盛宣怀在洋务运动实业特别是甲午战败后,清醒地意识到“教育要走在洋务前列”,“实业与人才相表里”的关系,提出了“自强首先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盛宣怀上书折奏,光绪钦批后,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可见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民族危亡之际。
李彩英讲述了抗战时期交大校友创立交大分校的那段经历。上海8·13抗战之后,黎照寰校长多次向教育部、交通部要求内迁办学, 在无果情况下交大只能在法租界艰难办学。至1940年时,在重庆的交大校友急民族所急,为了培养更多战时急需的人才,要求在重庆办交大分校。当时在没有经费、没有教师和其他办学资源的情况下,校友徐名材、吴保丰、张仲俊、曹鹤荪为主的许多校友白手起家,克服重重困难,于1940年11月创办了重庆交大分校。经过2-3年的共同努力,重庆交大分校得到迅速发展,它的规模已经超过当时的上海交大,抗战胜利后,重庆交大又回到上海,并入上海交大。期间,交大培养了大批战时所需各类人才,不少同学奔赴抗战前线,也有同学牺牲于战场。在民族存亡之际,交大学生用爱国行动展现了民族大义精神。
李彩英着重讲述了我国核潜艇之父、现已92岁的交大老学长黄旭华院士在我国五六十年代在无专业人才、无任何资料、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带领他的团队研制世界领先的核潜艇的事迹。他曾为了核潜艇的国家重要机密,隐姓埋名30余年;也曾为了稳定、鼓励全舰人员的士气,60多岁的他不畏危险,亲自同舰深潜,使他成为了世界上核潜艇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黄旭华一生献身祖国核潜艇事业的事迹感人至深,黄旭华的奉献精神永远是同学们追求的精神境界。
李彩英鼓励大家,爱国、荣校、责任、奉献,这是流淌在交大人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同学们应当继承下来。当年交大的老学长们在民族危亡时有责任、有担当,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努力。同学们要珍惜大学生活,努力刻苦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培养优秀品质。待毕业之时正是国家需要同学们之时,希望同学们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