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生命学院党委:当舵手,把方向,带领学院创一流[图]

06.11.2014  10:44

      [编者按]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将迎来第十次党代会。值此内外发展契机交汇之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学校党建工作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新闻网特推出“党建风采巡礼”专栏,展示各院系、直属单位、附属医院在党建工作中的成绩和风采。

      ——大力推动学科建设: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实现交大本部20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方面的重大突破;学院科研经费逐年增长,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国生命学院首列;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生物学一级学科从排名十四跃居至第三。

      ——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国家生物学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获准建设实现了上海交通大学理科基地零的突破;2014年教学成果“生命科学公共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全力打造学术队伍: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并形成了一只由1名千人计划入选者、6名973/s973首席科学家、7名长江学者、7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组成的结构完备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由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于1997年2月联合建立。十几年来,学院秉承交大“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气魄,以“修德厚爱,健己惠人,强队谐群,凝特聚优”的学院文化为引领,提升内涵求发展,聚焦特色谋突破,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学院党委在学院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方向引领、精神支撑和组织保障的政治核心作用,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教卫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上海市委“创先争优,世博先锋行动”、“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殊荣。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稳固发展格局

      生命学院党委始终牢记宗旨意识,强化责任担当,高度自觉地落实党委在“治党管党”方面的主体责任,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抓方向引领、抓人才队伍、抓工作落实、抓文化建设,对学院的发展起到组织保障和前挽后推的作用。院党委不断强化党政班子的领导水平和能力建设,传承党政强强联手、互相支持、相互尊重、相互补台的优良作风,在重大决策事项上党政步调高度一致,为学院快速发展奠定了稳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根据生物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基于学院发展的阶段和基础,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先后制定了“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三个五年规划、学科发展规划等指引学院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学院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成果“生命科学公共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优化育人环境,完善保障机制,依托“国家生物学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学院通过建设“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发育与精神神经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验证测试中心、上海市转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盛毓绶细胞与免疫学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科研与技术平台基地,汇聚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立足学院已有的学科特色,结合学校的整体部署,经过“211”“985”工程的持续建设,学院学科布局基本成型。目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列为国家或上海市重点学科,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了ESI全球前1%。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生物学一级学科从原来排名十四跃居到排名第三。

      坚持党员先行,发挥模范引领作用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组织自身建设,在学院发展的各个阶段,我们以“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道理激励和带领党员群众卧薪尝胆,与交大生命学科同心同德、休戚与共。通过党的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注重引导党员同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谋私利,以身作则,敢于担当,乐于奉献,自觉维护和树立党组织的先进形象,逐步成长为学院各项工作的中坚骨干。学院党员群体逐步形成了“引领教书育人、引领科技创新、引领管理服务”的良好态势,处处发挥出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

      2012年获评上海市教卫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生物工程系党支部汇聚了包括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在内的一批学术骨干,在学院发展、学科建设、凝聚力打造、学术氛围营造等方面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党支部在创先争优过程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验收过程中,支部成员邓子新主任和张雪洪副主任顶层设计、统筹安排,许煜泉、许平、杨虹等老党员积极配合并负责各研究方向成果凝练,白林泉、林双君、唐鸿志、徐俊等青年党员积极参与各项准备和接待工作,最终圆满完成验收任务并获得所在组的评估第一名,实现了20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校本部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方面的重大突破,同时也实现了微生物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顺利滚动。

      不仅党支部发挥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学院还陆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上海市委“创先争优,世博先锋行动”“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何梁何利奖、上海市牡丹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宝钢优秀教师奖,每一个荣誉称号都是一面旗帜,在各个方面助推学院的发展。

      坚持民主治理,营造携手共进氛围

      学院善于谋略,勇于超越,求真务实,围绕中心工作改革创新,诠释了基层党组织在中心工作中的可作可为。经过多年探索,学院基本形成了党委搭台、行政负责、教授治学的民主治理模式。学院党政工作目标一致,侧重分工不同;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学院党政班子共谋学院改革发展大局、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学院定期召开教授会议共谋学院发展

      通过教授会议、教代会等民主管理途径,学院制订通过了一系列如房屋资源使用收费办法、教师薪酬增长方案、底线教学工作量、研究生名额分配办法等在内的涉及广大师生利益的重要规章制度,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营造公平公开的发展氛围。通过人事制度、激励机制等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和困局,建立PI 负责制的团队建设模式,顺利完成人员聘用制改革,逐步建立并完善年度评优、聘期考核的考评体系;率先进行激励机制改革,从单纯地计算工分变为建立综合评价指标、设立团队绩效奖励和标志性成果奖励;根据学校“目标定位、分类发展、分类考核和绩效薪酬”四位一体的改革指导意见较快地制定完成学院分类发展综合改革方案,及时兑现了改革增量,切实提高了教职工待遇。通过不断的管理创新激发了办学活力。

      学院坚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人才队伍建设路径,形成了国内和国外引进并重、重视学术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特有的人才引进模式;包括实验室建设、工作启动、安家置业、子女入学等在内的个性化菜单式跟踪服务为新进PI 的起步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保障和条件支持;基于团队建设的考核激励政策在鼓励凝心聚力地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同时也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平台和成长空间;同时,学院更加关心每一位教师的事业发展,关注人才发展的过程和细节,不再一味地只看结果,而是把管理重心前移,在教学、科研上努力做到紧贴式服务,利用项目申报、年度述职、聘期考核等环节,对教师的发展状况进行把脉,及时给予指导建议,帮助其更好地理清发展路径及努力方向。

      坚持情感认同,建设和谐学院文化

      多年来,学院注重以和谐文化感染人,以快速发展激励人,营造团结一致、神清气正、公平公正的学院办学环境,形成了“鼓励创新、和谐共进”良好文化氛围,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文化动力。

午间茶话活动为全院教师提供交流平台

      学院在“修德厚爱、健己惠人、强队谐群、凝特聚优”理念下,通过公共休息区、教工之家、公用会议室等楼宇文化建设营造鼓励交流共享的环境文化,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文化优秀单位;通过举办相关学术活动和工会活动,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平台,荣获学校“模范教工小家”称号,定期举办的“午间茶话”品牌活动,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奖。学院党委注重对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领导,突出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强化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素养。在队伍建设与科研合作中,学院创造机会,教师们积极参与,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在青年教师成长和重大重点项目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院党委鼓励各级党组织着眼身边,发现问题,结合实际,形成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工作文化氛围,多次获得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和校级党建研究课题成果奖励。2013年学院共有7个党支部获得校“三大引领”主题组织生活案例立项,立项数居学校首列。学院党委也为基层党支部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和专项活动资助,支持支部工作的开展。

      学院成立对外合作交流委员会、教育发展和校友联络中心,聘任学院前任和现任领导担任中心顾问、委员,聘任校友担任年级理事,依托中心主动联系校友,组织校友返校,进一步完善校友信息库。中心成立以后,校友们积极发扬“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精神,通过捐赠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帮助学弟学妹成长,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以俞皓、师咏勇为代表的一大批年轻的校友在学术、育人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在校生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