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学院举办“新航星•上海大学校友讲谈”主题活动

25.09.2014  23:12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这个秋意渐浓的日子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情谊、力量传递愈发显得珍贵温暖。9月20日晚18点,人才学院在乐乎新楼思源厅举办“新航星·上海大学校友讲谈”暨秋季学期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已毕业的历届学员回人院分享他们的经历与感悟。

Follow the path ——规划人生之路

规划”二字人人熟稔于心,但这不是乏味的老生常谈,而是经久不衰的人生至理。它在分享会中被反复提及,或是化作一声轻轻的感慨,或是融入一句诚恳的建议。

第一位上台进行分享的是09届法学院本科毕业生、大三时加入人院二期的程世雄。在校期间创办了律舟法律援助社、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的他回忆道:“毕业遭遇了金融危机,又没什么经验,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错过了第一份留沪工作与落户机会,紧接着是考研失败。”种种不顺下返回老家,几经波折取得了不错但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但“向上”的内心呼唤让他不安于安逸的生活,大学的锻炼也赋予了他“勇于尝试”的胆量,终于在人院学员的鼓励下重返上海找到了与律师有关的工作,重拾梦想。现在,他已成为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一名律师。“大胆尝试,不退缩,是必要的;但只有褪去年轻的浮躁轻狂,变得沉稳成熟,才能看清自己要前进的方向;而有了规划,才能更好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程世雄如是总结道。

二期学员,同样是09年本科毕业的李康祎也谈到了类似的观点。“读书时,不是很清楚未来想做什么;但又本能地不想让自己‘闲下来’,考了不少证书,可是也没有发现特别大的作用。”后来她通过与闸北区卫生局的杨文萍老师结对并参与挂职锻炼,在结对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也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杨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让我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最终,她确定了走公务员的道路,并在闸北区税务局工作至今。谈到这份经历时,她提醒各位学员:“在大学时,至少要对未来有一个大致的想法,再通过不断尝试来确定,千万别在纠结中让时光流逝、在闲玩中虚度了光阴”。

Follow your heart ——聆听内心之音

无论生活有多么乏味,境遇有多么糟糕,也不要忘了聆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兴趣应该是指引每个人前进的那盏明灯,激发周身激情的火花。

四期学员、影视学院13届本科毕业生沈希辰离开学校后就开始创业之路——经营“米克猫录音棚”。谈到大学的感触,他分享道,“大一时,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加入了不少组织,但渐渐发现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自己,于是大二时做出了几个退出的决定。”旁人对他的做法惊诧不已,但这没有妨碍他寻找自我。“千万别随波逐流,看着别人而乱了自己的阵脚;要问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我大三、大四时开始专心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最终在大四时接触了创业并慢慢走上正轨。”别人眼中的“高大上”模式不一定是自己心目中的那盘菜,他人的眼光也不应该成为自我评判的全部标准。

而在团市委学校部担任上海市学联驻会主席的四期学员、管理学院12级硕士生季佳亮,已在上大度过了六年,一直为自己的梦想忙碌着,而他的每一个梦想也都有人院人的参与。他通过一张张照片,细细追忆了自己与一期至八期人院千丝万缕的联系与缘分。“我与人院的伙伴们一起带领学生会,为每一个活动熬夜拼搏,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我又和人院的伙伴们一起创办了迦南北苑读书会,我觉得这个社会、这所大学,一定要有这样一群人,热爱读书,讨论读书,影响周边的人去读书。而我很高兴,现在与人院的故事还在继续。

Follow the brilliance ——感念母校恩泽

如果要从所有学员的分享中找一个共同点的话,那就是所有人对学校、对人院的念念不忘。“只有学校、老师才会毫不吝啬的提供各种资源,走向社会则一切靠自己”,前辈们一次次将这句肺腑之言赠给八期的学员们,里面盛满了感动与思念。

二期学员、社会学院10届硕士毕业生、就职于Arrow艾睿电子HR部门的孙育蕾今年夏天工作遭遇了一些挫折,“当时和人院朋友一起聊天,一听说我遇到困难,她马上为我提供了一些新的职业资源,最终帮我找到了我现在的新公司。真情就是这样,无论隔了多少年,只要你一说有困难,就会来帮你”。又正如程世雄所说,“人院提供了一个将校内优秀人才集中起来的良好平台,她的建设离不开其中的每一个人;若以后人院学员在某一个领域取得出色的成就并回馈母校,那就是人院建设的成功之时。

理学院12届本科毕业生、三期学员陈恺,在结束本科学习之后前往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攻读金融硕士;90后的他,刚毕业一年已担任国内著名私募股权基金某部门副经理。他认为人院的经历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让自己有了更多的独立与执着,可以为了等一次日出而坚守好几天;教会了我如何与人沟通,才有勇气一个人在不懂语言的意大利独立前行;让我有了更高的视野和知识面,能够刚工作一年就做培训师,床边放着的是金融书和历史书。

博三加入人院的“大学员”、现在在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工作的六期学员何勇,在上大11年横跨四个专业,当初以放弃一家银行笔试的代价来参加人院的考试。“这个选择对我的影响很深,也从来没有后悔过。”他告诉大家:“人院只带给我们两种东西,已弥足珍贵。一个是思想,这个摸不着看不到,但我们就是潜移默化的提升了;一个是人,这个实实在在的存在,这些人从多角度影响着我们、鼓舞着我们。”谈到这份与人院的感情,他说,“正是因为当初在院友们身上收获这些,所以今天又回到这个熟悉的地方,把这些能量再传递给你们,这样一届传一届,人院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学校也是如此,毕业生影响在校生,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学校才能进步。

正是对人院、对上大无法割舍的情谊,众多历届学员才会在这个写满秋意的夜晚放下手中冗杂的事物,回归学校进行分享。聆听前辈们的倾情之语,八期学员为他们的坚持梦想与奉献精神深深感动。这一晚,“取法乎上”的精神赋予了每一位学员新的力量,向自己和人才学院的共同梦想前行,努力成为推动学校、社会进步的人!

                                                                                                                                                                                                                              校团委